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从饮食管理、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心理调适等方面,深入探讨糖尿病患者如何有效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希望可以帮助广大糖尿病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一、饮食管理:科学饮食,平衡营养
(一)理解饮食原则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应遵循“总量控制、结构合理、定时定量”的原则。总量控制意味着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并合理分配至三餐及加餐中;结构合理强调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定时定量则要求患者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以维持血糖的稳定[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饮食手掌法则
“饮食手掌法则”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来估算日常饮食中的食物摄入量,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人群或希望控制体重的人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碳水化合物(主食、水果):每顿饭的淀粉类主食(如馒头、花卷、米饭等)的体积应约等于自己拳头的大小。对于一天的总摄入量,普通成人大约需要两个拳头大小的主食;血糖稳定的情况每天可以选择一个拳头大小的低糖水果,大约200克,如苹果、桃、梨、柚子等。
2.蛋白质(肉类、蛋类、豆制品):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用掌心来衡量,50克蛋白质相当于掌心大小、约为小指厚的一块肉、蛋或豆制品。对于体重50公斤的成人,每天大约需要50~100克蛋白质,即每天1~2个掌心大小的高蛋白食物。
3.蔬菜:蔬菜的摄入量可以用双手来衡量,双手能捧起的蔬菜量(一捧)大约相当于500克,每天建议摄入500~1000克蔬菜,以满足身体对膳食纤维、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的需求。
4.脂肪:脂肪的摄入量应严格限制,每天仅取拇指尖端(第一节)的油脂量就足够了,这包括烹饪时所用的油以及食物中本身含有的脂肪。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运动锻炼: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年龄、兴趣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瑜伽、太极拳等,建议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结合2-3次抗阻训练,全面提升身体素质[2]。
三、血糖监测:定期监测,及时调整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掌握正确的采血、试纸插入、读数等步骤,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监测频率,如空腹、餐前、餐后两小时、睡前等时段的血糖值。记录监测结果,定期与医生分享,以便医生根据血糖变化趋势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也应学会分析自己的血糖数据[3]。
四、药物治疗:遵医嘱用药,确保疗效
糖尿病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包括口服降糖药(如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GLP-1受体激动剂和胰岛素,患者应了解自己的用药方案,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可能的不良反应。按时按量服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学会正确的注射技巧,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消毒、注射角度等。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向医生反馈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低血糖反应、胃肠道不适等,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4]。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心理调适:积极心态,乐观面对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长期的治疗过程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负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加剧病情恶化。通过科学管理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学会接受疾病并乐观面对,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当遇到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时,应及时向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延缓疾病的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的核心,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去管理饮食、运动、监测血糖、合理用药以及应对心理压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掌握这些技能,将它们融入日常,使之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治文.饮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有什么好处[J].人人健康,2024,(16):27.
[2]郑光磊,赵雅宁,张微,等.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方案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24,21(05):587-593.
[3]徐振涛.社区自我管理小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24,31(12):48-49.
[4]马慧慧,黄文贞,韦伟,等.基于个人健康记录的全程管理模式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4,30(04):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