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期,主要由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产生胶原并累积在细胞外基质形成假小叶从而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能分化的能力,可参与多种疾病的细胞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证明了间充质干细胞可用于肝硬化的治疗。
肝硬化是由于慢性肝损伤而引起的肝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性恶化的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
肝硬化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长期酗酒、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型和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疾病、肝血管性疾病等,导致肝脏遭受持续的炎症、氧化应激、细胞死亡和纤维化等损伤,肝细胞在受到各种损伤因素的刺激后,会释放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物质等,这些物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活化的HSC通过分泌胶原蛋白促进纤维组织的增生和沉积,最终形成肝硬化。
目前,肝硬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减轻症状的支持治疗、肝移植以及新兴的细胞治疗方法。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一种有潜力的细胞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近年来,MSCs为各种重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其中就包括肝硬化。迄今为止,在美国国立卫生院的临床试验网站上记录了大约52项MSCs应用于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项目,其中有11项已完成,有12项正在招募患者,其余项目正在进行。
MSCs治疗肝硬化86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临床团队在行业期刊Hepatology上发表了题为Allogeneic bone marrow-derived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for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的临床观察报告。
研究人员给予56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衰竭患者每周注射(1~10)×10^5个同种异体BMSCs,连续注射4周并随访24周,结果显示,同种异体BMSCs注射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同时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显著降低。
另有研究将4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输注脐带来源的MSCs,另15例患者输注0.9%的氯化钠注射液,随访1年后发现,输注脐带来源MSCs患者的腹水量显著减少,肝功能显著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由此认为,输注脐带来源MSCs可能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总之,由于MSCs在体内可通过分化为肝细胞、免疫调节、抗炎、抗纤维化、抗氧化应激和抗凋亡等途径促进肝损伤修复;而预处理后的MSCs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肝细胞分化、归巢能力以及高存活率和旁分泌效应,因此,未来MSCs移植有望成为延长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为科普性知识,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做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