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胶囊内镜:吞下一颗“智能侦探”,开启肠道探险之旅!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作者:刘 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祁小宝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审核:路 筝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副主任医师

胶囊内镜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内镜发展的革命与方向”,其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叫做医用无线内镜,其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师利用体外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整个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对其病情进行诊断。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胶囊内镜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患者像服药一样用水将胶囊吞下,胶囊内镜即随着胃肠肌的运动节奏沿着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结肠→直肠的方向运行,同时对经过的腔段连续摄像,并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将图像传输给患者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后者进行存储记录,工作时间达6~8小时,在进入人体8~72小时后智能胶囊就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医师通过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录仪记录的图像,了解患者整个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对病情做出诊断。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胶囊内镜有哪些优点?

胶囊内镜多用于小肠的检查。因为长达5~7 m的小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临床检查的“盲区”。除了对小肠这一“盲区”具有重大突破外,胶囊内镜的出现也使胃肠疾病的早期诊断得以实现。中国有句古话:“防患于未然。”然而,在临床上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有先进、安全、舒适的医疗器械配合。目前,不少的治疗和检查设备尚不能做到无痛、无创,患者在心理上会恐惧和排斥,导致某些疾病不能在早期被发现,甚至“一发现就是晚期”。胶囊内镜是一种全新的、安全舒适的消化道检查手段,它可以减轻患者对检查的恐惧心理,使患者容易接受,从而使胶囊内镜具有胃肠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应用价值。

1.扩展视野:突破了小肠检查的盲区,大大提高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检出率。

2.安全卫生:胶囊为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且检查过程无痛、无创;其外壳采用不能被消化液腐蚀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性,且能够被安全排出体外。

3.舒适自如:患者无须麻醉、无须住院,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只要注意检查当天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即可。

4.操作简单:整个检查流程仅为吞服胶囊、记录与回放观察共3个步骤。医师在回放观察过程中,通过拍摄到的图片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

二、胶囊内镜检查术前需要做肠道准备吗?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1.胶囊内镜检查术前需要清洁肠道,如果肠道内粪便较多,则可能会使病变被覆盖,从而影响观察效果。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饮食和术前准备注意事项

(1)饮食要求:从检查前2天开始,遵循少渣或无渣饮食,如粥、面包、面条、豆腐等,禁食蔬菜、水果、奶制品及肉类等食物。

(2)如果患者正在服用铁剂,应在检查前1周停服。检查前2小时禁止服用任何药物。

(3)糖尿病患者需调整胰岛素量(检查期间要减少饮食摄入)。

(4)检查前1天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检查前12小时开始禁食,除少量水以外,不可以喝其他带颜色的饮料,如牛奶、咖啡等。

(5)检查前12小时,口服清洁肠道的药物。

(6)检查前12小时开始禁烟。

三、胶囊内镜检查术后的观察重点是什么?

1.腹痛:严重腹痛或持续疼痛时,及时与医师联系。

2.呕吐:出现呕吐现象时,及时与医师联系。

3.饮食:无限制。

4.活动:术后第2天开始可以正常活动。

5.药物:可以正常服用药物。

6.胶囊:胶囊一般在72小时内排出,偶尔出现延迟1~2周排出者也属于正常情况,注意观察。已排出的胶囊不必回收。排出的胶囊仍然闪烁时不必惊慌,属于正常情况。

7.2周后仍未发现排出胶囊且无任何症状时,若想明确胶囊是否已排出,可进行X线检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4-08-05
夏龙滨
大学士级
长见识了
2024-08-04
科普ZSL
学士级
胶囊内镜,这颗“智能侦探”,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开启着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篇章,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便捷、舒适的医疗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胶囊内镜将在消化系统疾病的筛查、诊断乃至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