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痛风的高发季节。吃海鲜、烧烤,饮啤酒、冰镇饮料,吹空调……这些“生活标配”,伴随着气温高、大量出汗、饮水量少等情况,极易导致尿酸在人体内积累,从而引起痛风急性发作。那么,如何应对痛风急性发作呢?
一般处理
痛风指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肾脏等部位,导致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和尿路结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主要痛苦是难以忍受的疼痛,处理原则为快速止痛、控制关节炎症,并强调早期用药,最好在痛风发作24小时内开始应用控制急性炎症的药物。
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尽量减少活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必要时拄拐杖或坐轮椅出行;切记不可进行按摩和热敷。
抗炎止痛药
痛风急性发作时控制炎症常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首选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当存在治疗禁忌或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若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上述药物联合。
(1)秋水仙碱首剂1毫克(mg),1小时后给予0.5mg,12小时后每次服用0.5mg,每天给药1~3次,直到症状缓解。最宜在痛风急性发作12小时(h)内开始用药,超过36h效果明显下降。该药可能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如出现该反应,注意减量。
(2)非甾体抗炎药:应尽早应用足量非甾体抗炎药的速效剂型,如依托考昔、塞来昔布、洛索洛芬。
(3)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存在使用禁忌,或肾功能不全者,可选用泼尼松或甲泼尼龙。
降尿酸药物
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发作的罪魁祸首。治疗痛风时,止痛是治标,降尿酸是治本。血尿酸波动可导致痛风急性发作,因此指南不建议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开始时就使用降尿酸药物。正确的做法是在抗炎、镇痛治疗2周,急性发作缓解后再酌情使用,而且一定要注意从小剂量开始,使血尿酸水平逐渐平稳下降,避免显著波动。但若患者此前一直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则无须停用。
降尿酸药物包括: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
(1)别嘌醇为减少尿酸生成的药物,可引起严重的皮肤超敏反应,有条件的话治疗前行HLA-B*5801基因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对别嘌呤醇过敏,就不要使用这种药物。
(2)非布司他为减少尿酸生成的药物,对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或新发心血管疾病者,需谨慎使用并随访监测。
(3)苯溴马隆为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服用过程中建议多饮水,并使用碳酸氢钠片或枸橼酸钾片碱化尿液,使晨尿pH值控制在6.2~6.9以预防尿路结石。
常见认识误区
误区一 生活方式干预了,就不用吃药了。
—— 药娃解析 ——
很多痛风患者虽然饮食控制得非常严格,但痛风还是会发作,这是因为体内的尿酸只有20%是通过饮食摄入的。一旦确诊为痛风,药物治疗才是王道。
误区二 痛风只是关节疼痛,痛就吃点止痛药,不痛就不管。
—— 药娃解析 ——
痛风的根本问题是尿酸高,只有把尿酸降下来了,才能减少痛风发作的次数,减少高尿酸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通常建议:长程降尿酸治疗,将血尿酸降低到360微摩尔/升(不伴痛风石的痛风患者)或300微摩尔/升(伴有痛风石或痛风频繁急性发作),并长期维持。
误区三 痛风急性期过去了,也就没有大碍了,不用太在意。
—— 药娃解析 ——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高血压、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密切相关。因此,控制高尿酸血症不仅是为了减少痛风,也是为了减少其伴随的代谢紊乱等慢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