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广东与水有关的地名

科普打工人嘉琳
原创
一个普通的科普打工人,同时也是二宝妈妈,热爱科普也关注育儿。
收藏

广东地区拥有众多与水相关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形成与当地的水文特征、‌历史变迁密切相关。‌

1、涌(chong,河汊。如河涌、猎德涌等)

“涌”,一般是指比较窄的水道,传统上我们会把小河叫涌,涌的水流会比较慢,河涌是天然的水道。涌是指近海冲积平原中大河分出的小支流,很狭窄。而且水位常随涨退潮而变动。

名字带涌的地名有猎德涌、海珠涌、广州十九涌、东濠涌等。

2、濠(hao,护城河。如东濠涌、清水濠等)

“濠”是指带有人工行为的水利设施,主要沿着城墙边,被用作战事工程体系,广州的护城河,随着城市的扩张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名字带濠的地名有:西濠、东濠、南濠、玉带濠、清水濠、新河濠等

3、滘(jiao,河道交会处。如沥滘、北滘等)

河道分支或会合的地方。广州附近有沥滘、新滘、横滘、增滘,顺德有北滘等。

4、沥(li,小河。如洪奇沥、横沥等)

“沥”本意指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粤方言有小河、细小水沟的意思。广东带沥字的地名如沥滘、洪奇沥、横沥等。

5、塱(lang,水边低洼地。如西塱、大塱等)

冲积平原或水网沼泽地称为(朗)。珠江三角洲、西江沿岸和粤西一些小河入海口地区多此类地名,如广州有西塱、塱口、塱边、塱头、塱溪、郭塱、黄竹塱、松柏塱,东莞有大塱、阳江有新塱、阮塱、司塱等。

6、圳(田边水沟。如深圳)

田边水沟。深圳,三水有圳东,德庆有圳边,封开有圳田、圳竹等。

7、洲(水中陆地。如琶洲)

“洲”本作“州”,本义:水中的陆地,从氵(水),古文字形体像水流,表示水中的陆地,后人加水以别州县之字。

广州有长洲岛、小洲村、金沙洲、琶洲、洲头咀等许多含有“洲”的地名。

8、围(基围。如万胜围)

“围”指的是“基围”,广州所有的河涌(基围:广东近海的田地,为防御水患,在周围修筑堤围),均是由基围的形成而形成的。

带围字的地名有万胜围、罗冲围、同德围、黄金围。

9、湾(岸边弯曲停船处。如荔枝湾)

“湾”即岸边弯曲可停船的地方。

名字带湾的地名有:花地湾、荔枝湾等。

10、沙(水中沙洲。如磨碟沙)

“沙”指水中沙洲。古时珠江江面宽阔,部分地区时常浸入水下,退潮时或枯水期才浮现的称之为“沙”。

名字带沙的地名有:二沙岛、磨碟沙、沙面、黄沙大道等。

11、塘(水塘。如白蚬塘)

古岭南有很多带“镡”、“谈”、“中”的地名,为百越语“水塘”或“湖”的译音字,故今日称塘的地名,亦属壮语地名。在本区古有中宿县(今清远)。若取“湖”意义,则与通常含义相悖。到后来直称为塘的地名,大量见于珠江三角洲和西江地区。如广州有白蚬塘、菱角塘等。

12、江

广州城中共有大小河涌231条,全长913000米。其中以珠江为主干。

现存与珠江有关的地名,如江湾桥、沿江路、滨江路、江南大道等,还有带江字的地铁站,如鹭江、江夏、江泰路等。

13、津

“津”指码头,在古时广州特指珠江边的码头。不少江边的小路都被冠以“通津”的名字。

名字带津的地名有:寺贝通津、第一津街,还有藏在广州老城区的“荷溪通津”、“云海通津”。

这些地名的形成不仅体现了广东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水文环境,‌还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和历史文化形态的演变。‌通过这些地名,‌我们可以窥见广东地区与水紧密相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