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农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
需要农民伯伯亲自拿着锄头去地里挖土、播种、浇水、施肥。尽管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大型收割机、耕地机之类的机械设备,但除草、灭虫、巡田这样的事情,还是需要人类亲力亲为。
但在AI的帮助下,农业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浇水不湿手,除虫不下地已经成为可能。
传统农业工作量大,且依赖于经验
种地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绝不是简单地把种子埋在土里浇浇水施施肥就行了的。农业生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
比如,在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水?要不要施肥?施哪种类型的肥料?幼苗周围有没有混杂杂草?农田中发现的虫子到底是不是害虫?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
在过去,农民们需要根据经验来进行判断,可单纯依靠主观经验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不同农田土壤对水分的贮存能力不同,每一年的降水情况也都不一样,怎样浇水最合适,这些都会因农民经验产生差异。
另外,如果仅仅靠人力巡田,分辨杂草和害虫,难免会有一些遗漏,等灾害扩大了,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而在这个过程中,AI就可以提供帮助。
AI带来精准农业
AI能够给农业带来的变化非常多,我们主要从精准农业这个角度说一说。
精准农业又叫精确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对于每一片农田,甚至每一株农作物或者牲畜进行精准管理,从而节约成本,提高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
比如,在江苏省农科院的“AI番茄”田里,就遍布着大量的传感器。
包括温度湿度传感器、土壤传感器、水质传感器,以及瞄准农田各个角度的摄像头,甚至还有小型的气象探测设备。
这些设备收集到的数据将汇入智能终端,对农田和农作物的状况进行判断,进行精确地浇水施肥,确保每一株番茄都能结出高质量的果实。
另外,在去除杂草和消灭害虫方面,AI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信你对于识花软件一定不陌生吧?在公园里看见不认识的花,随手一扫就能知道它的名字。而类似的技术也可以用于杂草识别。
比如,Blue River Technology公司就是用图像识别技术区分杂草,并且有针对性地喷洒除草剂,减少除草剂的过度使用。
另外,AI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的结合,也让更加智能的机械设备进入了田间地头。
比如,哈工大机器人实验室与华工科技联合研发了一款激光除草机器人。它不需要人类驾驶员,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就可以实现24小时田间巡视,并且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脚下的地面,一旦发现杂草,就使用激光定点清除,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片里的画面。
还有,FarmDroid公司的FD20机器人,它不仅可以除草,还可以自动播种,在播种的同时记录下种子的位置,定期自动巡逻除草。这种机器人还配备了多块太阳能电池组,几乎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
除了除草,除虫也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害虫破坏了全球40%的农作物,每年造成了2200亿美元的损失。
因此消灭害虫也是保护粮食的重要环节,对此,AI技术同样可以提供帮助,比如图像识别技术不光可以用在人脸识别、猪脸识别上,也可以用在虫脸识别上,帮助农民识别出害虫,进行精确防控。
比如斯洛文尼亚公司的Trapview系统,就是通过陷阱诱捕田间的害虫,通过图像识别认出它们的身份,并且根据它们在田间的位置以及气象数据,分析出害虫可能危害的范围,给出用药建议。
而在喷洒农药消灭害虫的时候,无人机飞手也取代了原来的农药喷洒员。无人机能比人类更快更好地穿越农田,精确喷洒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节约人力。
AI能做的远不止这些
除了在农作物种植、消灭杂草害虫上提供帮助,AI还能在更多方面为农业提供帮助。
比如,过去的自动收割机虽然可以批量收割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但对于草莓、蓝莓、西红柿之类的农作物,依然是以人工收集为主。
现在,农业机器人可以用图像识别技术找出成熟的果实,利用柔性机械爪轻柔地摘下它们,实现全自动采摘,解放人力。
在畜牧业中,AI也可以帮助人类定位识别牲畜个体、估算重量、检测健康状况以及精确投喂饲料。另外,AI也可以结合农场牧场的环境、气候、土地条件以及市场数据,为农场牧场的管理者提供合理的策略,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
未来展望:
AI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说是传统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AI为农业带来的新质生产力,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增强农业的可持续性。
相信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AI将成为人类粮食安全守护战的重要盟友。
作者:云纪御 科普创作团队
审核:秦曾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副教授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