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超详细记录31种彗星?汉代人的“天文”成就不得了!

星空计划
原创
星空计划运营团队账号:活动信息发布、创作者培育计划作品发布等
收藏

苍穹辽远,满天星斗,自远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存在。在古人的心目中,日月星辰就叫“天文”,同时也是“道”的重要体现。成书于6世纪初的文学批评名著《文心雕龙》开篇就说:

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意思是天空中像玉璧一样的太阳、月亮和一切瑰丽景象,以及地面上的锦绣河山,都是自然之道当中的“文”。作者刘勰认为天文、地理是跟文字、文学相似但更加原初质朴的美妙事物。对于这样的美妙事物,古人是不吝观察、研究和记载的。古老的《尚书》就有传说中的尧帝派四位天文官往奔赴四方进行天象观测的最早记录: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当时人认识到,一年中有很特别四天:白天黑夜长度相等、白天最长、黑夜白天长度相等、白天最短;在这四天的黄昏时刻向正南方的天空望去,出现的分别是鸟星座、大火星座、虚星座和昴星座,分别对应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相当于今天所称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四仲中星”,短短的记录就足以体现出古人所掌握的天文知识:1)四季变迁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2)对某些恒星组合成星座并命名;3)昏中星星象周年变化的规律。

尧帝此举被称为“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即派遣天文官观测天象、掌握天文规律,形成一套能指导民众生产生活的时间系统。这个系统在后代不断发展,演变成为中国传统的阴阳合历历法体系。与世界其他文明纯用阳历或纯用阴历不同,这套历法体系十分独特,需要精深的数理天文学作为基础,我们熟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就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钦定书经图说》中想象的尧帝“命官授时图”

除了日月和五大行星运行这些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天文知识,古人还对天空中不太常见的天象予以特别的关注。比如说彗星,也就是俗语所说的扫把星。不过,这只是一个统称,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就有多达31种彗星的分类图释,包括白灌、天欃(chán)、竹彗、蚩尤旗等等,与后来传世典籍中的记载都能相互印证。该帛书的写成年代在公元前170年左右,正确显示了彗尾总是背向太阳的规律,是世上现存最早的彗星图谱。虽然图的大小比例不一定得当,但正如著名科学史家席泽宗院士所说:

只要考虑到国外在公元66年才有一个出现在耶路撒冷上空的彗星图;而欧洲人帕雷于1528年还在彗星的尾部画着一只屈曲的臂,手里持着一柄长剑刺向彗核;在彗尾两旁还绘着带有鲜血的刀、斧、剑、矛,就更可以显出这份彗星图的珍贵了。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的彗星图,图源:湖南博物院 (hnmuseum.com)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指出,古人关注这些异常天象是出于占卜、预测的目的。上述彗星图释就是要“总结”不同形态的彗星与战争胜负之间的关系;而直至晚近,民间还有见扫把星晦气的说法。这种思想由来以久,是古人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易经》里面就说“天垂象,见吉凶”,天象和人间相互关联,所以《易经》里也说: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与人文密切相关,这一观念是致使史书方志中天象记录占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不过,当观测数据渐多,星占各派相互矛盾,又与实际情况不甚相符时,就会使人产生怀疑。宋代学者王安礼(王安石之弟)、欧阳发(欧阳修之子)等人曾奉旨审阅星占理论汇编《大宋天文书》,他们也不无感慨:“国家的治乱兴衰系于君主品德好坏,各家占星术之间有相互矛盾之处,只是天文观测相关部门的微末技术而已。”言下之意就是皇帝施仁政、不逆天,以及天象知识本身更加重要。

反观同时期的西方,受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论影响,认为天上日月星辰是第五元素以太所构成,永不腐朽变化;人间世界则由水、火、气、土四种元素所构成,能相互转化。所以他们将彗星、流星以至新星爆发视为大气中寻常的变化现象,进而忽视了对这些天象的观测和记录。直到哈雷运用牛顿定律计算出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之后,人们发现西方的天象记录不够用了,便把目光投向中国典籍。1859年,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和中国学者李善兰翻译约翰·赫歇耳的《天文学纲要》为《谈天》,里面就说道:

近代天算家,所最究心者莫如彗。推彗之法,日精一日;考诸行星摄动之力,日密一日。遍查古史所记及测簿,以新法尽推其根数。

测簿,就是天象观测记录册的古代名称,有了上面记载的数据,就可以用牛顿定律推算出彗星的各种参数。反过来,通过现代天文学方法,也可以推算出古籍中一些天象出现的年代。如竺可桢先生就用岁差法,推定前述“四仲中星”为的殷末周初时代的星象。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助理秘书威廉姆斯的《中国史书中自公元前611年到公元1640年的彗星观测摘录》(1871年出版)

除了彗星以外,古代还有超新星、太阳黑子、极光等丰富的天象记录。总的来说,这些天象记录在当时已是冠绝于世,直到今天仍然是宝贵的遗产,助力于科学研究,厥功甚大。

作者:陈志辉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副教授

审核:王弘治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金钱草.
庶吉士级
彗星是天文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彗星,从而更好地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2024-08-08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太师级
苍穹辽远,满天星斗,自远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存在中国古代的天文记录,尤其是对彗星的观测与分类,不仅体现了古人卓越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也为后世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数据,其科学价值和历史贡献不容忽视。
2024-08-08
王婉丝
大学士级
天象记录在当时已是冠绝于世,直到今天仍然是宝贵的遗产,助力于科学研究,厥功甚大。
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