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你不知道的野生大豆 | 他们的目标是筹建野大豆种质资源库

中国绿发会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野大豆(Glycine soja)是豆科大豆属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一般认为,起源于我国、且已成为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大豆便是由其驯化而来。野大豆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适应,具备抗寒、抗旱、抗病虫等优良特性,如今,农业育种改良依然离不开野大豆的支持。而且,野大豆作为一种植物,本身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的野大豆广泛分布于东北、内蒙、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北等地,北起黑龙江,南至长江流域都有分布,但以东北和华北北部最多,常常生于荒山灌丛中[1]。

然而,近几十年来,一些地区由于大规模的开荒、农田改造和基本建设等,野生植被被严重破坏,野大豆自然分布区也相应日益缩减,使得野大豆资源的保护提上日程。1999年,国家将野大豆列为第一批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

2018年11月,河南桐柏山一带的中国绿发会志愿者在周口市沈丘县野外发现了成片分布的野大豆。为保护这片野大豆种群,中国绿发会成立了沈丘野大豆保护地,以加强对这里的野大豆植物资源及其周边生态环境进行就近的有效保护。志愿者们希望这些被保护下来的野大豆野生资源,能在未来的农业育种与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保护地主任霍岱珊老师总结了自保护地成立以来的发展状况,野大豆生存面临的威胁,以及未来的保护对策等。

自成立以来,保护地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从2020年开始,保护地自发在野大豆分布区域筹办中华野大豆种质资源库。

2018年,开始实施保护项目,保护地位于沈丘县“中华槐园”。野大豆主要分布于槐园湖面周边3平方公里范围内;

2019年,新发展沙颍河大闸A区、B区两块保护地,面积为3亩;同年生长在“中华槐园”的野大豆遭受水淹,几乎绝收,幸好保护地及时补充发展了沙颍河大闸处的两块新的野大豆保护地;

2020年,发展沙颍河“大王楼/窦门保护地”,面积为20亩(主要分布在沿沙颍河左岸的河坡地)。同年,沙颍河大闸的两块保护地再次遭水淹,这里的野大豆基本绝种,“大王楼/窦门保护地”则起到了支撑作用;
2021年,新发展“西蔡河保护地”,面积3万平方米。后“大王楼/窦门保护地”因建设“红闸湿地公园”被破坏,“西蔡河保护地”再次起到了支撑作用。

2022年,“西蔡河保护地”野大豆长势良好,志愿者当年收集部分种子;
2023年,“西蔡河保护地”遭遇放牧、除草剂和人工除草的危害,我们与当地农业农村局、乡、行政村合作开展保护工作,向公众、村民、园林工人进行保护常识宣传,并在保护地树立“警示牌”,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保护地规模得到保障;
2024年,“西蔡河保护地”野大豆长势良好,但进入7月中旬,当地暴雨不断,部分植株被冲毁,但“红闸湿地公园”内的野大豆面积有部分恢复,面积约为500平方米。志愿者希望可以在今年底实现当地建野大豆种质资源库的目标。

沈丘野大豆面临的威胁因素有:

1、放牧(保护地附近有350只的羊群)

2、喷施除草剂和人工拔除(园林管理)

保护对策:

保护地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公众对野大豆的认知及保护知识的普及,同时,跟当地农村农业局、公园管理处开展紧密合作,除了竖牌提醒当地民众注意保护之外,还将结合河流水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长期巡护活动,达到在野大豆原生地尽可能多地保存下重要野生资源的保护目标。

***- End -***图/淮河卫士霍岱珊 整理/淮河卫士霍岱珊 Ann 审/橡树 编/AJ
参考文献略

评论
科普61b95966d82f5
贡士级
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