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打响食管“抗洪战”:胃食管反流病的识别与应对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作者:宓 林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黄一沁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主任医师

1.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科很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酸、烧心等症状,反流还可以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周围组织的损伤,出现咽部异物感、咳嗽等表现。2022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1]报道,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约占全球人口的13.3%,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较高,但近年来亚太地区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胃食管反流病不仅仅是一种消化内科疾病,也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耳鼻喉科、呼吸科、心内科、胸外科、口腔科、心理科等,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学科关注和重视。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胃食管反流病有哪些表现?

胃食管反流病最典型的症状是烧心(即胸骨后的烧灼感)和反酸,多在饱餐、进食不当、大量饮酒后出现,卧位、下蹲、弯腰等可诱发。此外,此病还有一些非典型表现,包括胸痛、上腹痛、嗳气、口酸、口苦、哮喘、咽部不适、咳嗽等。有些患者因担心存在心脏病、肺部疾病而反复就诊于心血管科、呼吸科等科室,甚至因症状长期存在且得不到诊治而出现心理问题。当然,对于非典型的反流症状,还是应先排除其他病因。多数患者临床表现较轻,但也有部分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因此病而受到影响,更有甚者会出现严重的气道梗阻、哮喘发作、喉痉挛、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等可危及生命的情况,那就需要更积极的医疗干预。

3.为什么会发生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有多种因素和部位共同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食管裂孔疝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胃食管交界区间断向上移位进入异常增大的食管腔,形成食管裂孔疝,进而导致胃内容物容易向上反流。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此外,胃和食管连接处的功能障碍(如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食管自身的清除功能下降,食管上皮的防御功能减弱,年龄≥50岁、肥胖、吸烟、高糖和高脂饮食及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也会使食管的抗反流能力减弱,并增加食管的高敏感性。食管外器官如咽喉、气道等对反流物的抵抗和清除能力均弱于食管。

4.如何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简便、有效,可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初级诊断方法,一般应用PPI药物双倍剂量至少8周后评估症状缓解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24小时动态食管pH监测作为反流监测手段,这也是目前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但因为耐受性等问题,临床应用相对受限。

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诊断胃食管反流病越来越便捷。根据胃镜下食管黏膜表现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和糜烂性反流病。远端食管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1cm,且组织活检明确肠化生时,可诊断为Barrett食管。内镜检查发现糜烂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消化性狭窄即可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5.得了胃食管反流病,怎么办?

胃食管反流病应个体化治疗,可针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进行调理,并联合西药、中药或针灸治疗等。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可以对患者行经胃镜腔内折叠术、腹腔镜抗反流手术等进行治疗。治疗手段可以相互补充,以期达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及减少长期药物治疗的目标。

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可先进行临床观察,调整其生活方式或采用低强度的按需治疗方案。若患者症状发作频繁或出现并发症时,需进行医疗干预。

生活调理和疾病科普教育是胃食管反流病预防和治疗的基础。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生活方式的改变应贯穿始终,包括减肥、抬高床头、戒烟/酒、避免夜餐和饱餐、避免进食后运动、少吃可能促进反流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辛辣食物、橘子、西红柿、高脂食物)等。

药物治疗是一线疗法。长期用药的患者需警惕和监控药物不良反应。常用药物包括抑酸剂、抗酸剂、促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胆汁酸螯合剂、神经调节剂和中药等。联合用药的疗效通常优于单一用药。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PPI,作为抑酸剂,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可迅速缓解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逆转部分并发症。PPI在绝大部分患者中比较安全,不良反应少见。然而,合并糜烂性食管炎、消化性狭窄、Barrett食管、向心性肥胖、食管裂孔疝和部分食管外反流的患者可能需长期服用PPI,并且应重视长期用药可能出现的风险(如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定期评估,必要时考虑内镜下或腹腔镜下抗反流治疗。

对于症状重、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明显下降的难治性患者,若证实其存在内脏高敏感或精神心理疾病,可使用神经调节剂进行治疗,必要时与精神心理专科联合诊治。

参考文献:

[1] FASS 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 N Engl J Med, 2022,387(13):1207-1216.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食管疾病协作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J].中华消化杂志,2023,43(9): 588-598.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夏龙滨
大学士级
涨知识了
2024-08-19
科普ZSL
学士级
已阅读
2024-08-17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太师级
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