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

四手联谈:中国科学家
原创
讲述中国科学家故事,传播科学家精神
收藏

我今天讲述的科学家是“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提起核放射,不少人闻之色变。而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核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世真的“核世界”里,放射性不再是危及人类生命的代名词,而是一把济世救人的“金钥匙”。

核医学就是运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科学。对于普通人来说,知道PET、SPECT、甲功仪、肾图仪、放射性活度计以及用于放射性治疗的伽玛刀、后装治疗机、模拟定位机、直线加速器等设备,就不难明白核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1951年,王世真冲破重重阻碍回国,被聘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系副教授。那时,他在核医学这个专业领域已经才华初露。短短两年间,他与同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在此之前,1946年王世真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药理学,王世真用核素示踪方法,成功标记了碳十四甲状腺素和碳十四门冬氨酸,其合成方法至今收藏在美国的国家档案局。

作为世界上最早参与研究放射性核素的科学家之一,王世真在美国研究期间已经成绩斐然,回国后,他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半自动化放射性实验基地,1956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同位素应用训练班。同位素技术是核医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办同位素训练班,成为中国核医学发展的第一步。正是在这个训练班里,诞生了我国第一批放射性同位素测试仪,研制出第一批放射性标记物,完成了第一批显影实验,培养了第一批从事核医学研究的专业人员。王世真在协和医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同位素中心实验室,第一个将同位素应用于人体试验。而首位勇敢的被试者,就是他自己。由此,王世真开创了中国核医学事业。

当时,全中国几乎所有的同位素医学应用技术和方法,都是在王世真的主持和倡导下创建,并向全国普及推广的。由此,学界尊称他为“中国核医学之父”。

在核医学领域辛勤耕耘半个世纪,王世真最为欣慰的,是看到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才的成长。到了80多岁的年龄,他还坚持要为研究生开一门课,并在课程开场白里对年轻人说:“青出于蓝,质重于量。这是我们这些超龄服役老兵的唯一愿望。”

“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中国的科学家们,以忠诚和担当、智慧和才能、奉献和牺牲,谱写出一曲曲爱国奋斗的英雄赞歌,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浓烈情怀,他们的精神激励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在奋斗中成就梦想,为培养祖国未来的科技人才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邢程程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