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下旬,以中国神话《西游记》为背景的国产首款大型3A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火爆上线,凭借精美的场景设计、优质的游戏体验、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为玩家打造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西游世界,在全球游戏市场引发一场“中国风潮”。
《黑悟空》的爆红,又引发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人,尤其是家长总是痛心疾首地把电子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甚至组织起“反游戏联盟”。但是,无巧不成书,8月17日,一篇发表于Nature的研究成果表示,通过研究发现,尽管电子游戏这种消遣方式经常被人诟病,但它似乎真能促进健康。论文作者之一、日本大学的行为科学家江上弘幸(Hiroyuki Egami)表示:“如果你享受自己的爱好,就会发现它对健康有好处。”
国产首款大型3A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火爆上线
颠覆性成果
这项研究开始于4年前的日本,覆盖了97602名参与者,年龄从10岁到69岁,深入探讨了游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拥有并使用电子游戏机确实可能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
研究发现,参与者在2020年至2022年间,通过抽签获得不同的游戏机(如Switch和PS5),进而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生活满意度及游戏偏好。结果表明,拥有游戏机的人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好,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不玩游戏的人。
他们还使用机器学习模型分析了数据,结果显示这种影响因游戏机及其所有者的人口统计特征而异。例如,与年长的人相比,拥有任天堂Switch的年轻人获得了更大的好处;无子女的人比有孩子的人更能从PlayStation 5中获益。
这一创新性研究设计,不仅为探讨电子游戏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电子游戏在社会文化及心理健康领域的潜在价值。不过,这项研究是在COVID-19疫情期间进行的,因此研究团队也提醒人们要考虑这一特殊时期对结果的影响,未必绝对准确。但它仍然为游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牛津互联网研究所的心理学家普兹比尔斯基(Przybylski)对此评价,这是打破游戏负面刻板印象,展示其潜在益处的“第一步”。
拥有并使用电子游戏机可能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
电子游戏的“疗效”
说“一大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说“第一步”显然是不严谨的,因为早在10多年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就不断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入到电子游戏领域,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告诉我们,适当地玩电子游戏反而可以给身体的很多方面加分,玩出健康新高度。
2010年,科学家发现玩电子游戏(尤其是虚拟现实游戏)能够有效地缓解由慢性疾病或医疗过程引起的焦虑或疼痛。科学家组织了71位由于出交通事故而接受急诊治疗的患者,并随机选择其中37位患者玩20分钟俄罗斯方块,另外34位患者则被要求记录其它常规活动,如发短信、填字谜、阅读等。结果发现,俄罗斯方块玩家更少回忆起令人不快的交通事故,且效应十分显著——平均减少62%。这是一种低强度的短暂干预方式,却能够大幅提升遭受心理创伤者的心理健康。
2013年,一项研究表明,动作类游戏能够帮助7-13岁的失读症儿童提升阅读速度,且不降低精确度。游戏疗法的成效等于或优于传统阅读治疗,但后者更耗时、且不那么有趣。研究人员认为,这类游戏的快节奏能够让他们不由自主地进入快节奏的情节中,无形中提高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间,而这一点对阅读来说非常重要。
2015年,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研究人员招募了69名志愿者,要求其中三分之一人玩两周“超级马里奥3D世界”、三分之一人玩“愤怒的小鸟”、剩下三分之一人什么也不玩。结果发现,第一组志愿者在后续的记忆任务中表现更佳,而其他两组在游戏前后的表现并不存在显着差异。显然,丰富的3D虚拟环境的沉浸式体验能够为大脑提供有意义的刺激。
大脑承担着认知的任务,包括处理和理解信息的方式,如视觉、听觉、学习、记忆和决策。通过对周围世界的经验和学习,大脑会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建立更强的连接,这被称为大脑的可塑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如和他人的交流、学校的学习和课余爱好,都会对大脑和认知功能产生影响,而电子游戏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测量玩电子游戏后大脑的变化,认知科学家可以使用几种技术。其中之一是磁共振成像(MRI),它利用强磁场来显示大脑的结构。通过MRI,科学家可以观察大脑的细胞在经历某种体验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并了解具体的变化情况。另一种技术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它可以测量大脑特定区域的血流量,从而了解哪些脑区处于活跃状态。还有一种技术叫做脑电图(EEG),用于测量大脑的电信号,可以知道特定脑区在某些时刻的活跃程度。
研究发现,玩电游可提升大脑容量,尤其是负责空间定位、记忆形成、策略制定、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区域。在两个月时间内,24名参与者每天在核磁共振机器的监测下玩30分钟游戏。结果发现,相较于控制组,游戏玩家的右侧海马体、右侧前额皮质、小脑的灰质均有所增加。也就是说,电子游戏能够训练特定大脑区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医生们也在试着让电子游戏成为某些疾病,如精神分裂、老年痴呆等的治疗方式之一。
电子游戏成为某些疾病,如精神分裂、老年痴呆等的治疗方式之一
“自控”才是前提
当然,对于这样一项颠覆性的研究成果,也不乏质疑的声音。英国巴斯斯巴大学的彼得·埃切尔斯教授(Peter Etchells)就表示,研究通常是在实验室的受控环境中进行的,但这“与玩电子游戏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还将“游戏障碍”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关于玩电子游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喜忧参半,许多研究无法证明其与心理健康的因果关系。
回到我们最初的话题——电子游戏对大脑和认知的影响是复杂的,并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年龄、时间长短和游戏种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放松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暂时忘却烦恼、释放压力、恢复精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无节制地沉迷于游戏中,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握“适度”这个度。
研究指出,每天玩游戏超过3小时,心理健康的获益会逐渐减弱。“久坐”“眼睛长时间没法儿休息”等情况都会让身体受不了,而且,研究显示,如果每次玩游戏的间隔时间较长,将对大脑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
这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提示:适度游戏,能够平衡娱乐与生活其他方面的需求。合理安排每日的游戏时间,可能更能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心状态,如果发现自己已经感到疲惫或不适,就应该及时停止游戏并休息。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以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里,让我们在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和放松的同时,也学会控制自己、管理时间、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和保持积极的社交互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游戏与身心健康的和谐共生,让游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