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水稻垄作稻鱼鸡技术模式?
水稻垄作稻鱼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种养模式,是在稻田起垄,实行垄上两侧种植水稻,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垄上养鸡,垄沟蓄水养鱼,通过鸡和鱼防控田间病虫草害,少施或不施化学药剂,同时鸡和鱼排泄的粪便能够直接还田被水稻利用,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进而培肥土壤,降低土壤面源污染。最大程度发挥”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优势,实现农民增收,农业绿色发展。
2.为什么要发展水稻垄作稻鱼鸡技术模式?
目前,我国水稻仍存在粗放式生产的现状,通过投入大量农药、化肥、灌溉用水以获得高产。粗放式生产带来水稻产量增加的同时,其逆生态化“的累积效应也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农产品质量降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等方面,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频发,导致季节性的降雨量分配不均、短时暴雨和大暴雨事件逐年增多,有效灌溉用水已成为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总体而言,粗放式农业生产已严重违背农业绿色发展的理念。垄作栽培改变了土填微地形,使土填表面积增大,增加土填温度、湿度和透气性、培肥土壤、提高肥料和水分利用率、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形成、提高光合能力等,使作物的生长环境得到协调,利于作物稳产及增产,并且雨季易于排涝、旱季便于灌溉。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可实现耕作、水稻种植和鸡鱼养殖的多重优势。
3.发展水稻垄作稻鱼鸡技术模式效益如何?
与常规水稻栽培相比,水稻垄作栽培混养鸡鱼能够显著提高稻作生产的经济效益,纯收益在14770~37745/hm²元,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来源于优质稻谷和养殖动物的收益,并且通过养殖动物的捕食、排泄粪便等活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鸡和鱼分别在垄上和垄沟捕食与活动,能够防控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利于不施或少施农药,同时鸡和鱼排泄的粪便能够直接还田进而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对培肥土壤、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垄沟能够蓄积自然降水,有利于减少水稻生产的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率。稻田为养殖动物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也可提供杂草、昆虫、浮游动植物等天然饵料,能够减少饲料的投入,生产出优质的动物产品,同时养殖动物中耕松土、排泄粪便等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利于改善稻米品质,产出优质的稻米,一般可产出900~1350kg/hm²左右的鸡产品、600~900kg/hm²的成鱼和400~500kg/hm²的优质稻谷,对于弥足优质产品的不足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4.技术要点?
4.1 田间沟垄工程
在起垄前,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基施适量的有机肥,或以无机肥料替代有机肥料。肥料施撒完成后,用起垄机将肥料翻入垄内。稻田起垄:起垄前一天稻田灌水,水层保持2cm左右。起垄规格为:垄尖与垄尖之间的距离110~130cm,垄底与垄底之间的距离为10~20cm,垄顶距垄底的高度为40~50cm,单垄宽60~75cm(如下图所示)。垄沟的规格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调整。
4.2 水稻品种选择
不同地区生态环境有所不同,各地区要选用适应当地栽培条件的水稻品种。选择基本原则是水稻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抗病虫害、抗倒伏、耐淹、耐肥性强、米质优、株型适中的高产紧穗或大穗型品种。培育壮秧: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秧田。播种前对种子翻晒1~2天,然后进行消毒、催芽等。育秧田整理时基施复合肥,壮芽匀播,按每1kg种子的芽子拌施0.5-0.7g的5%烯效唑进行半旱式管理培育壮秧。秧苗2叶1心期施好”断奶肥”,每亩3kg尿素;移栽前3~4天,施用5kg尿素作“送嫁肥”,并对全田秧苗进行病虫害防治。移栽水稻:根据秧苗的长势,合理安排起垄时间。起垄完成后,修整垮塌的垄沟,即可移栽水稻。水稻株距为15~20cm,行距为18~25cm,每丛插2~4株。
4.3 垄上养鸡技术要点
防逃设施:构建防逃设施能有效防止鸡和鱼的逃逸,避免天敌进入。具体构建方法:每隔1.5米左右固定一根大小适中的竹竿,然后将高度为1.2m的20或30目的尼龙网底部25~30cm用土壤掩埋并压紧,不能留有缝隙,用细铁丝将尼龙网和竹竿绑牢。搭建鸡舍:鸡舍一般选取地势较高,光照充足且通风干燥的田块一角进行搭建,根据鸡舍的大小合理搭建防雨网。鸡苗投放:选择生命力,适应力、抗逆性、活动能力强的中小型优良本地品种。水稻插秧20天左右,投放30日龄左右,个体质量为350g左右的鸡苗,密度为600~1200只/hm²。鸡苗在投放前要注射疫苗,并对鸡舍消毒处理。科学喂养:以稻谷和玉米为主,搭配人工饲料进行投喂,适当添加豆粕和维生素。定期清理鸡舍粪便和剩余的饵料残渣。成鸡收获:在水稻乳熟期,将饲养60~70天的鸡收回,达到成鸡规格的进行售卖,未达到成鸡规格的,继续喂养一段时间。
4.4 垄沟养鱼技术要点
苗种选择与投放数量:投放的鱼苗要规格整齐,适应能力强。在水稻插秧20天左右投放鱼苗,放养模式以每亩放养5~10cm长鲫鱼为主,配养其他少量草鱼、鲢鱼等。科学喂养:鱼苗投放前,垄沟内可适当培养绿萍,鱼苗投放后,田间自然食物及投喂鸡的残余饲料可为鱼提供饵料,一般不进行投食喂养。投放20天后,田间食物减少,喂鸡的同时分片分沟投放麦麸等饵料。田间管理:定时巡田,根据气温适当调节沟渠中的水位,并辅助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对于鱼病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收获:水稻收获后,加深垄沟水位至35cm左右,继续喂养一段时间。当水温低于10°C时,垄沟排水,回收稻田里饲养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