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ABS)是什么?

中国绿发会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从一粒米到一片菜叶,都与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通过一个看似专业的术语——“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ABS)——变得更加清晰可见。

什么是ABS?

遗传资源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基石。它包含了生物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生理特征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遗传资源可以来自野生(原生境)、驯化或培殖的物种,也可以从自然环境或人工收集的样本中获取(如植物园、基因库、种子库和微生物培养菌收集中)。它们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ABS,全称Access and Benefit Sharing,即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国家或企业要利用另一个国家的遗传资源(比如一种特殊的植物种子、一种独特的微生物)进行研究或开发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确保资源提供国能从中获得公平的利益。

我们每天吃的米饭、肉类、蔬菜、水果,它们的品种、口感、营养价值,都与遗传资源息息相关。ABS机制,就是为了确保这些遗传资源在被用于培育新品种、开发新食品时,原产地国家或社区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利益,从而激励他们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保障全球的粮食安全。上图摄影:Linda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北京烤鸭的教训

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ABS)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关系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还直接影响各国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烤鸭。摄影:Linda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以我们熟悉的北京烤鸭为例,北京烤鸭传统上使用的是北京鸭(又称填鸭)。这种鸭子体型较大,肉质肥美,皮下脂肪丰富,非常适合制作烤鸭。北京鸭经过特殊的饲养方式,通常采用填喂的方式,以确保它们能够长出丰富的脂肪层,从而在烤制过程中产生酥脆的外皮和鲜嫩的肉质。

传统上使用的北京鸭,在被引入英国后,经过遗传资源的杂交繁育,衍生出**“樱桃谷”鸭**。然后,这种经过改良的鸭种重新被引回到中国,并迅速占领了市场,成为北京烤鸭的主要原料,逐渐替代了原本的北京鸭。然而,这种遗传资源的流转背后也伴随着巨大的经济代价——据中国青年报的2005年的一篇报道,中国每年为引进种畜禽支付超过2000万美元!

这类教训,比比皆是,是很惨痛的。而ABS机制,正是为了确保在遗传资源跨国利用中,所有提供和使用资源的各方都能获得公平的利益分享。

2016年9月6日,中国正式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简称《名古屋议定书》)的缔约方,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生物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议定书的实施将推动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的规范化管理,促进生物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倒逼我国生物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此外,加入该议定书,意味着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合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ABS与我们的餐桌,有何关联呢?

我们每天吃的米饭,看似简单,但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遗传学故事。不同品种的稻米,具有不同的口感、营养价值和抗病性。这些差异,正是由于它们拥有不同的遗传基因。为了培育出更高产、更抗病的稻米品种,育种学家需要从世界各地收集不同的稻米品种,进行杂交和选育。ABS机制确保了这些遗传资源的获取是公平的,同时也激励了资源提供国继续保护和利用好自己的遗传资源。

同样,我们餐桌上的蔬菜,其品种之丰富,令人惊叹!番茄、黄瓜、白菜,这些常见的蔬菜,都经过了长期的驯化和育种。为了培育出更美味、更营养的新品种,育种学家需要不断引入新的遗传变异。例如,为了提高番茄的抗病性,科学家可能需要从野生番茄中引入特定的基因。ABS机制保证了这种基因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能激励原产地保护野生番茄的栖息地。

果汁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这些营养成分,很多都来源于特定的植物。就好比,橙子中的维生素C,草莓中的花青素,都是植物长期进化形成的特殊物质;为了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食品企业需要对这些植物的遗传资源进行深入研究。ABS机制确保了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保护了相关的传统知识。

老百姓菜篮子里的生物多样性,直接跟遗传资源有关。图源:©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又比如,许多传统美食,如中国的泡菜、韩国的泡菜、日本的味噌等,都是基于当地特有的微生物发酵而成的。这些微生物,经过千百年的自然选择,形成了独特的基因组。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分析,从而开发出新型的发酵剂和食品添加剂。ABS机制确保了这些传统知识和遗传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也能促进传统美食的现代化发展。

另外,我们知道,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挑战。那么,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培育出更耐旱、更耐盐、更抗病的农作物品种。这些新品种的培育,离不开全球范围内的遗传资源惠益分享。ABS机制通过促进遗传资源的公平获取和惠益分享,有助于加快新品种的培育,从而提高全球的粮食安全。

国际社会为了规范遗传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法工具。其中,《生物多样性公约》、《名古屋议定书》、《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ITPGRF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也被称为BBNJ协定、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等是比较核心的国际协议,它们详细规定了有关范围内的遗传资源的诸如定义、原则、获取程序和惠益分享机制等等。这些国际法工具旨在确保遗传资源的公平利用,促进各国在遗传资源领域的合作,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ABS)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的一个关键概念。图片来源:CBD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也被称为“末日种子库”,是一个位于挪威北极圈斯瓦尔巴群岛的种子储藏库。它被设计用来保存全球农作物种子,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极端情况,确保人类在未来能够重建农业。种子库建在永久冻土层中,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可以长期保存种子。所以,它被视为全球农业的“诺亚方舟”,是人类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保障。摄影师:赵宇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ABS机制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ABS机制虽然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直接影响着我们餐桌上的食物种类、质量和安全性。通过ABS机制,我们可以享受到更多种类的食品,满足我们对美味和健康的追求。且,ABS机制也促进了抗病虫害、耐恶劣环境的农作物品种的培育,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举个例子。非洲许多地区干旱频发,严重影响玉米产量。非洲传统玉米品种虽然适应当地环境,但抗旱性较差,产量不稳定。非洲科学家通过ABS机制,从其他国家或地区引进具有优良抗旱基因的玉米品种,并与当地品种进行杂交。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遵循ABS协议,与提供国的科研机构或农民建立合作关系,确保遗传资源的合法获取和惠益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培育出的新品种玉米,不仅继承了当地品种的适应性,还具备了更强的抗旱能力,显著提高了非洲地区的粮食安全。

再举一个白米饭的例子。我们知道,亚洲是水稻的主要产区,但水稻病虫害严重影响产量。传统的农药防治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科学家通过ABS机制,从野生稻中筛选出具有抗病基因的品种,并将其转移到栽培稻中。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严格遵守ABS协议,对野生稻的采集和利用进行了规范管理,培育出的抗病水稻新品种,不仅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而且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亚洲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此外,ABS机制还鼓励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确保遗传资源的利用能够带来公平的惠益分享。


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COP15)上的“闻香识云南”展区,展示了百里香、草果、肉蔻等150余种来自云南的香料植物。©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ABS机制面临的挑战

尽管ABS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如何界定遗传资源的范围?如何评估遗传资源的价值?如何公平分享惠益?……这些问题,都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寻求解决之道。这不,在接下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就会有许多的讨论。“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将参会、并且为您持续报道。

可以说,从餐桌上的每一口食物,到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生物多样性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ABS机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制度,为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了解ABS机制,我们今天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其实,我们每天的饮食跟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息息相关的。

2024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
2024年10月21日~11月1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顶级盛会:2024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缔约方大会第十一次会议及《名古屋议定书》缔约方大会第五次会议将在哥伦比亚卡利召开。此次大会还将包括高级别的部长级会议,汇聚全球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领袖和专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代表团将实地出席此次大会。

上图:种子墙,@CBD COP15-1@云南·昆明。©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整理 | 王芊佳

编辑 | Linda

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