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同城科普系列——红棕象甲

浙江省舟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在自然界的舞台上,有一种生物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破坏力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它就是红棕象甲,一种对棕榈科植物构成严重威胁的害虫。近日,出现了不少红棕象甲,值得警惕。就让我们一起揭开红棕象甲的神秘面纱,探索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防治策略。

红棕象甲,学名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是一种原产于南亚,特别是印度的昆虫。它们以其强大的破坏力和快速的繁殖速度,在入侵地迅速成为园林植物的噩梦。在中国,红棕象甲已经被列入国家林业局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其潜在的危害分布与我国南方的棕榈科植物分布高度一致。

红棕象甲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它们在适宜的温度下迅速发育,幼虫期是它们危害植物的主要时期。这些幼虫会在植物内部钻食,形成虫道,导致植物叶片枯黄甚至死亡。成虫则以其独特的飞行能力和隐蔽的取食习性,使得防治工作充满挑战。

科学家们通过实地诱捕和室内药效实验,对红棕象甲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红棕象甲在浙江一年可发生2至3代,世代重叠严重,主要危害期从3月至11月。在诱捕成虫的高峰期,即4至6月,科学家们发现,使用含有啶虫·杀虫单的药剂对幼虫的室内药效表现最佳,而成虫则对苏云金杆菌和球孢白僵菌表现出较好的反应。

防治红棕象甲,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对新引种的苗木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防止害虫的传入。其次,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物的自身抗病虫害能力。此外,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针对性防治,如挂包法、根施法和喷雾法等,可以有效减少受害植株和降低虫口密度。

研究者们采用了不同的混合药剂对红棕象甲进行防治试验。他们发现,将敌敌畏乳油、氧化乐果乳油和乙酰甲胺磷乳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能够有效地防治红棕象甲。这些混合药剂通过接触和熏蒸作用,毒杀隐藏在植物内部的害虫。

红棕象甲的防治工作,不仅需要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药剂,还需要我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通过深入了解这种害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防治策略,保护我们的园林植物,维护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