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安
你可以一次看尽整个四川
它有原野千里,云雾缭绕
万株新茶的绿叶在烟雨中吐纳自然
大熊猫在林间穿梭嬉戏
这是雅安的北部
一如川东的平原风光
雅安北部,云雾中万亩茶园与贡嘎雪山同框 | 摄影师@5零2
它也有高山万重,气爽风清
遍野五彩的花果在艳阳下绽放生命
这是雅安的南部
一如川西的高原景色
雅安南部,雪白梨花正盛的汉源果园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处于四川省的几何中心
横跨高原与盆地两种四川典型地貌
四川雅安
成了四川山河的浓缩
更成了四川风物人文最精彩一刻的凝练
这里有最翻涌的云海、最“涨秋池”的夜雨
是最早的人工种茶区与汉史重地
也是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交汇的“川西咽喉”
如果你想一次看尽整个四川
那就来雅安!
雅安旅游景点分布图 | 制图@高俪倩/星球研究所
01
一半烟雨原野,一半灿烂高山
若飞入云端,你会看到
横断山余脉向东弯起半个手掌
四川盆地向西探出一角
两者相握,就是雅安
雅安地形水系示意,其中二郎山与夹金山均为邛崃山脉的延伸,神仙梁子与小相岭均属于大雪山脉;东河、西河、天全河、荥经河等均属青衣江水系,汉源湖属大渡河水系 | 制图@高俪倩/星球研究所
大雪山脉捧起南端
白雪皑皑的高峰冲破云天
托举出了雅安境内的最高点——海拔5793米的神仙梁子
大雪山脉风光,在雅安境内的王岗坪林海上远眺雅安境外的贡嘎雪山 | 摄影师@辜红兵
邛崃[qióng lái]山脉围在西与北
占到境内山地的三分之一,绵延百余公里
向平原延伸出众多分支
层峦渐次跌落
直至雅安境内最低点——海拔约516米的草坝镇
邛崃山脉风景,夹金山高山牧场 | 摄影师@姜曦
大相岭居中一横
雅安南北就此分界
南部,以崇山峻岭为主
北部,山脉延伸,但遮不住原野的风光无限
山地占去了雅安境域94%的面积
南北约5,277米的高差
使雅安成为全世界地理海拔落差最大的城市之一
也塑造了南北悬殊的气候
北部
高山之掌围住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
翻手铺成云海
或如薄纱笼盖四野
或如白瀑倾泻而下
或如浪涛翻涌山间
牛背山云海 | 摄影师@carefree狮
覆手洒下细雨
一年有两百多天雨声淅沥
部分地区年降水量最高可达2200毫米以上
以至于被称为中国“雨城”
以至于古人望天发问,是否女娲补天独独漏了此地?
烟雨氤氲,成了原野不散的雅蕴底色
烟雨雅安,古称“天漏”。上文数据来源:《雅安市志》2020年 | 摄影师@段炼
雨水,混含着高山冰雪融水
顺着山谷形成潺潺的山涧小溪
倏然跌落形成飞瀑流泉
天全喇叭河景区与荥经龙苍沟景区 | 摄影师@汪龙华&谭维希
它们形态不一
但都共同朝着原野奔去,不断汇合
最终形成了贯穿北部的青衣江水系
碧波微漾、婉约柔和
何尝不是另一种江南风光?
脉脉青衣江 | 摄影师@书是波
而南部——掌外的高山地区
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雨雾难以形成
于是阳光充沛,天朗风清
与北部相比
这里年降水最多可能减少60%
而阳光多出近一倍
雅安南部,阳光洒在宽阔的河面上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南部水系虽没有那么发达
但更多了几分雄浑气势
一条大渡河
从青海一路切开无数山谷奔袭而来
怒浪滔天
使得开国帝王赵匡胤与猛将石达开
来到此地也止步不前
大渡河,在群山中切出深深的峡谷 | 摄影师@杨建
就这样
雅安北部
沃野阡陌,江河依依,烟雨蒙蒙让人如醉如幻
雅安南部
崇山峻岭,波澜壮阔,日光灿灿让人目眩神迷
反差鲜明的自然条件总各有偏好
孕育出性格分明的万物生灵
02
一半清香淡雅,一半辛香火辣
两千多年前
雅安北部的蒙顶山上
西汉人吴理真将七株清香的茶树亲手栽进山田
相传这是文字记载中最早的人工种茶之举
“甘露祖师像(宋)绍熙三年……西汉出现……蒙山植茶七株”
(清·刘喜海辑,况周颐编《金石苑》)
“昔有汉道人……寸寸培新土……至今满蒙顶……”
(宋·孙渐《智炬寺留题》)
白居易一句“茶中故旧是蒙山”也足证其深厚底蕴
蒙顶山茶园 | 摄影师@杨涛
或许蒙顶山上的种茶人未曾预料
自己竟开启了一场盛行蜀地继而席卷全国的饮茶风尚
“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
得益于雅安北部的经年烟雨
蒙顶山水源充沛、微凉多雾、土质疏松微酸
完美适配了优质茶叶的生长所需
因此成为中国茶叶最早的诞生地之一
进而有了最先被采摘品尝并被人工种植的契机
蒙山派“龙行十八式”茶技,相传为北宋高僧禅惠大师在蒙顶山上清修时所创 | 摄影师@郑素琼(四川)
一芽一叶
经过三炒三揉,竟能炼就千般滋味
绿茶清幽,黄茶甘爽,红茶温润,黑茶陈香
茶香远播,惊艳皇室
从此成为由唐至清的贡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实际操作中各品种运用的工序并不完全一致 | 摄影师@郝立艺
雨水不止滋润了蒙顶山
更滋润出整个雅安北部的翻涌林海
以北部森林为主力
雅安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在69%以上
以“天府之肺”之名稳居四川第一
雅安林海在雨雾中翻涌。上文数据来源:雅安市人民政府网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里是远古植物度过残酷冰期的避难所
珙[gǒng]桐
在大部分地区早已灭绝
却在龙苍沟奇迹般地繁茂生长
形成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珙桐群落
春来三十余万亩珙桐花开
仿佛漫天白鸽翱翔
昭示幸运的喜悦
雅安现存的植物“活化石”包括红豆杉、银杏、桫椤等,珙桐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图为开花的珙桐树 | 摄影师@朱含雄
这里是参天古木避世的桃源
云峰山近两百株古木平均年逾四百
云峰寺前的两株“金丝楠木”更是屹立1700余年
或许是神佛庇佑
古桢楠才得以在明清皇家伐木狂潮中幸存
云峰寺山门前的“桢楠王”,高约三十米,相当于十层楼,与其它古桢楠树一同构成“中国最美桢楠林” | 图片来源@荥经县政府
这里是万物生灵自由的天堂
各类珍稀动物的身影时隐时现
顽皮而不失优雅的动物们,依次为小熊猫、川金丝猴、红腹锦鸡、斑背燕尾 | 摄影师@宋心强&高华康&吴雨辰&邹滔
慈竹、白夹竹、楠竹等20多种竹类
在雨中迅速拔节
以竹为食又生性喜湿的大熊猫
在此穿梭活跃,乐此不疲
雅安碧峰峡里的大熊猫,在树上酣眠 | 摄影师@陈捷
1869年,蜂桶寨森林中这种奇异的黑白身影
震惊了来此考察的法国人
阿尔芒·戴维德(Fr Jean Pierre Armand David)
他就此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标本
展出后立刻引起了全世界对中国大熊猫的强烈关注
宝兴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邓池沟天主教堂,第一个“发现”大熊猫的人阿尔芒·戴维德在此定居与传教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雨水更新着江河,水质清冽如一
孕育出了绝无仅有的冷水鱼“雅鱼”
人们采撷自然的馈赠
用荥经黑砂锅烹就极致鲜美的“砂锅雅鱼”
再配一杯蒙顶山的馥郁
淡雅清香,陶醉人间
用国家级非遗产品荥经黑砂锅烹饪出的正宗“砂锅雅鱼” | 摄影师@郝立艺,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而雅安南部的河谷中
面对遍野生长的辛香红色小果
汉源先民尝试将其移栽到了田中
这是最早期的花椒人工种植行为之一
汉源人早在四千年前就已会使用野生花椒,并在两千多年前开始花椒的人工栽培。图为汉源花椒 | 摄影师@杨涛
原来,雅安南部光照充足、雨热分明的气候
精准满足了花椒的生长必要
它才得以欣欣向荣并早早唤醒人们的味蕾
一粒红果
经过油爆火烤,竟能点睛无数佳肴
成为后世八大菜系中的川菜之魂之一
相传上世纪初,经典川菜“麻婆豆腐”创始店铺突然停售,竟是汉源花椒缺货导致。图为川菜"麻婆豆腐" | 摄影师@李婕,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阳光不止浓烈了辛香,也浓重了墨彩
高山,草甸丰茂
或白或褐的牛羊骏马肥壮成群
谷地,四季花果累累、五彩纷呈
春来枇杷焦黄甘润,夏至樱桃红粉香甜
秋中苹果红艳可口,冬有柑橘绿意生津
汉源高山牧场与梨花盛开时的花海果乡风景区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邹滔
人们采集自然的珍馐
日光般耀眼的明火配合花椒香料
激发牛羊等食材的香气四溢
配上滋味浓郁的鲜果
火热辛香,沸腾红尘
石棉烧烤与九襄黄牛肉 | 摄影师@郝立艺&最汉源,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雅安南北风物的截然反差
源于大相岭的横亘阻隔
但同样被大相岭分水的青衣江与大渡河
终在乐山大佛的注视下交汇
雅安南北,也终将跨越高山相逢
一场盛宴,胜却人间无数
花椒北上,撒入挞挞面与水面等北部美食中
椒麻更衬劲爽
雅鱼南下,与南部花椒一拍即合
"贡椒鱼"阐释真正的“麻辣”“鲜香”
雅安美食,融汇南北风味,图片依次为藏式火锅、土司宴、挞挞面、水面。其中挞挞面的“挞“本应读[tà],但荥经本地人们更喜欢念成[dá] | 摄影师@郝立艺&丁俊豪,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雅安地理横跨两种四川
两种雅安风物亦是两种四川风物的缩影
雅安南北的交融
也正是两种四川风物的交融
走遍四川
何处不是左手举杯品茗清香淡雅之气
右手举箸品尝辛香火辣之味?
四川城市生活 | 摄影师@邱天好
但翻越苍茫大相岭而南北相逢
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03
一半古道沧桑,一半新城熠熠
四川历来是西南战略要地
雅安作为横跨两种四川的“咽喉”
注定无法只做世外桃源
四方云集的行者前赴后继
于迷宫山谷探索出条条通途
今人行走在雅安古道上 | 摄影师@夏云
约两万年前
大渡河畔富林率先燃起旧石器的星星之火
至迟殷商
向外的尝试已然展开
战国,在今天的荥经地区
“成都”铭文青铜矛的铸造透出两地关系紧密
“严道”古城的设立更昭示川西正式归属中原
荥经出土的战国“成都”铭文青铜矛,将“成都”二字历史前推约200年。图为"成都"矛 | 摄影师@张艳,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至秦汉
青衣道、夏阳道、峨炉道、黎炉道……
无数古道穿过雅安
商机财富与多元文化在此汇聚
雕刻精美的汉阙
浑圆大气的汉代石兽
千姿百态的汉代像俑
犹见士族风采与市井百态
雅安汉代遗存中蜀汉文化交融,既有中原的礼教规制,又不失蜀地的古朴浪漫。图片为中国现存最精美的汉代石阙——高颐墓阙,及其石兽 | 摄影师@吴玮
刀光剑影在此上演
平襄楼三重飞檐冲天凌空
好似蜀汉大将姜维以身殉国的雄姿
芦山平襄楼,为纪念平襄侯姜维而建 | 摄影师@风沉郁
大相岭屏障的正式突破,也就在此时
一条小路东起成都、南抵云南再至南亚
这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南方丝绸之路”
一条比北方丝路与海上丝路更为古老的国际商道
雅安是它的中转枢纽
荥经严道古城旁的何君阁道碑,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物证 | 图片来源@荥经县政府,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盛唐,文成公主入藏
携带的中原茶叶清爽营养
立即成为藏民生命之必需
作为涉藏地区山脚下的“茶祖圣地”
雅安义不容辞
研发出更适配藏族同胞所需的“南路边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制茶人正在将发酵成熟的茶叶压制成型 | 摄影师@张毅
成千上万的“背二哥”
驮着高高的茶包翻越大相岭而去
又将中原急缺的战马换回
茶马古道上的背夫 | 摄影师@王江,制图@王申雯&张琪/星球研究所
这条血肉之躯开辟的茶马古道
雅安是它的起点
茶马古道川藏线与南方丝绸之路路线示意 | 制图@俊&高俪倩/星球研究所
古道带动沿途生机
人迹罕至的山林也亮起万家灯火
留下至今繁华的诸多古镇
民居于路两侧聚集
楼下骡马货物停放
楼上商客会谈休息
古道沿途有上里古镇、望鱼古镇、新添古镇、清溪古镇、九襄古镇等,图片为上里古镇沿河街景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天灯节上放飞盏盏希望
开善寺中楠木生香、雕花刻金
护佑旅人一路平安前行
开善寺,位于古道交汇的荥经严道镇,由十六根珍贵的楠木柱撑起,天花雕刻精致异常,足证人们对它的尊崇。图为开善寺正殿天花 | 摄影师@斯思
古道牵起各族人民情意绵长
六月彝族火把彻夜不灭
华服盛装,一片欢腾
正月“上九”节硗碛[qiāo qì]藏寨歌声不断
藏族人民跳起热情的锅庄
硗碛多声部民歌,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摄影师@郝立艺
雅安古道沧桑,一走就是千年,但故事远未终止
红军万里长征
在此飞越大渡河
继而彻底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在此征服第一座雪山——夹金山
奠定两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基础
高山狂澜,从来只是破茧重生的背景
夹金山纪念碑,见证雅安红色历史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时过境迁,但路总在脚下
沿着古道指引的路线与方向
一条条现代公路与铁路破土而出
“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国道318线与108线在此十字交汇
世纪性工程川藏铁路
更让雅安成为全国出入西藏乃至南亚
最便捷、最高效的交通节点
雅安,是从始至终的枢纽
更是一脉相承的古今
二郎山上的国道318线与“中国·雅安318自驾大本营” | 摄影师@杨洋&韩毅
历史悠远,但继往开来
昔日的七株茶树,今朝已成百万亩现代茶园
“蒙顶山茶”名号更加响亮
多年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请横屏观看,名山区大地指纹现代茶园 | 摄影师@曹铁
昔日只在河中野生的冷水鱼
今已形成庞大的人工养殖规模
延伸出的鱼子酱新兴产业
更一跃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14%
从深山走向国际
天全县鱼子酱园区与鱼子酱产品。上文数据来源:“川观新闻”网 | 图片来源@刘国兴&天全县委宣传部
昔日的天险屏障
如今已成全国罕有的“高山观景平台”
牛背山、轿顶山、王岗坪……
登顶即可一次看尽贡嘎、峨眉等蜀中名山
请横屏观看,在"亚洲最大360度观景平台“牛背山上,远眺"蜀山之王”贡嘎雪山群峰 | 摄影师@逸思,标注@温均浩,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昔日的葱郁森林
如今仍是万物活跃的“天然动植物基因库”
只是增添了游客的欢声笑语
请横屏观看,国家5A级景区碧峰峡。景区内四季常绿、云雾涌动,一道空中廊桥将V字形峡谷连通,形成可循环的游览路线 | 摄影师@辜镇华
今日,雅安已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中
面积最大、占比最高、山系最全、县份最多的市(州)
其中邛崃山-大相岭片区
是世界上大熊猫分布最广的区域
340只野生大熊猫平安快乐地生活在这里
雪后的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 | 摄影师@夏云
迥异的高山旷野在此相会
悬殊的风味在此奇妙交织
古道新城一脉相承
看似对立的自然与人文
在此亘古不变地和谐交融
万物与生活在此返璞归真
这就是雅安
四川之中横跨了两种四川
又浓缩了两种四川的雅安!
请横屏观看,古今一脉相承的雅安,高铁在温润的烟雨茶乡中穿行 | 摄影师@杨信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元元
编辑:孙铭悦
图片:潘晨霞
地图:高俪倩&俊
设计:张琪&王申雯
审校:周天秀&孙诗萌&俊
封面摄影师:5零2&陈先林
【参考文献】
[1]《雅安市志》编纂委员会. 雅安市志[M]. 北京:方志出版社,2020
[2] 唐茜编;陈建春总主编.四川省志 川茶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9
[3] 汉源县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汉源花椒志 1950-2015[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6
[4] 耿俊杰,王杰著.雅安史略[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5] 杨天炯主编.蒙山茶飞跃历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6] 徐文彬等编著.四川汉代石阙 图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
[7] 刘莹,朱会伦.蒙山茶为何品质优良[N].科技日报,2005/10/22(004).
[8] 籍瑞芬.蒙山茶区土壤宜茶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
[9] 骆韬颖.兼容并蓄——雅安地区东汉石刻艺术造型特点探析[J].美术大观,2009,(12)
[10] 木霁弘著.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线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