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会遗传的癌症——林奇综合征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作者:樊蕊蕊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医学博士

审核:张 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教授 主任医师

小张情绪紧张地告知医生,他的家族中已有6人死于肠癌,其中最小的年仅20岁。而就在这个月初,他的哥哥又被检查出肠癌,且已经是晚期。今年40岁的他因此深感焦虑。医生联想到一种鲜为人知家族遗传病---林奇综合征,并建议小张去做关于林奇综合征的遗传咨询。那么,什么是林奇综合征呢?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些关于“林奇综合征”医学知识,以便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什么是林奇综合征?

林奇综合征又称“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由DNA错配修复基因功能障碍导致的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而引起的个体罹患结直肠癌或某些其他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癌症(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家族遗传性,先证者常为家族中早发结直肠癌患者。

二、林奇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多发性癌症:林奇综合征患者易患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胆管癌、肾癌和输尿管癌等多种肿瘤,其中以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最常见。

2.发病年龄早:林奇综合征患者罹患结直肠癌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4岁,而普通人群则多在60岁以上。

3.家族聚集性:由于林奇综合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位成员确诊,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三、林奇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制定的贝塞斯达指南,林奇综合征的诊断需综合考量家族史、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及基因检测等结果。具体包括:

1.详细的家族史调查:了解家族成员中的癌症病史,特别是三代以内的亲属情况。家族中至少有3人确诊结直肠癌,其中一人为另外两人的一级亲属,且至少累及两代,其中一人发病年龄小于50岁。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情况。

3.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评估肿瘤组织DNA中的微卫星序列是否稳定。

4.基因检测:对MLH1、MSH2、MSH6、PMS2及EPCAM等基因进行检测,确认是否存在致病性突变。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林奇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林奇综合征是如何发生的呢?正常情况下,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可被DNA错配修复基因及时识别并进行修复,从而保证遗传信息的稳定和准确。然而,当这些基因发生变异后,它们无法正确修复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导致细胞内的DNA复制保真性降低,进而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目前已知与林奇综合征相关的基因主要包括MLH1、MSH2、MSH6、PMS2及EPCAM等。

五、林奇综合征的治疗

尽管林奇综合征目前仍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对林奇综合征患者进行规范化随访监测,可以预防或早期发现肿瘤。对于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可采用节段性结直肠切除术或者次全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于合并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可考虑免疫治疗。此外,若患者检测出明确的致病性胚系基因突变,可以通过生殖医学的手段来防止疾病遗传给下一代。

六、预防与筛查策略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的遗传咨询服务、明确遗传风险并通过采取预防性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患癌风险。

1.定期进行肠镜筛查:对于确诊的林奇综合征患者,建议从20~25岁开始,每1~2年复查一次结肠镜。

2.遗传咨询:推荐患者的一级和二级亲属进行基因检测。若亲属未发现致病性突变,则按普通人群进行随访;若亲属也有同样的突变或拒绝检测,则建议按林奇综合征的推荐方案进行随访。

3.预防性治疗:对于部分高风险人群,可考虑在生育后进行预防性切除手术以降低患癌风险。

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均衡、规律锻炼和戒烟戒酒等,可改善预后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林奇综合征作为一种具有家族遗传性的肿瘤综合征,其患癌风险较高,但通过科学的随访检测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仍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呼吁社会关注这一罕见疾病,加强公众科普教育,使更多人认识并重视林奇综合征。同时,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帮助患者及家属提高对林奇综合征的认知并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