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2024中国老年健康知识大赛”学健康知识的科普效果,主办方向各医院征集了各类适合老年人学习的健康科普文章,我们将通过“健康讲堂”栏目陆续分享。今天沈阳市安宁医院王会秋老师为我们带来:“健康的老年人是什么样的状态?”,欢迎老年朋友们学习。
作为一名医生,经常会被问到很多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充满着对“健康”的误解,很多老年人甚至是年轻人对自己父母的健康状态有极大的认识误区。最常见的误区:就是“健康就是不得病,一旦得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那一定就是不健康!”这看起来似乎没有错误啊,难道得了高血压、糖尿病、放了支架还能算是一个健康老人吗?
让我们来仔细对标一下老年人健康的标准。这是2022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这里规定了60周岁及以上中国健康老年人9大标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第一点,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这一点反映了老年人的“能力”,是指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状况,如,老年人穿衣、吃饭、洗澡等自理能力,行走上下楼等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社会参与能力等。评估老年人生活能否自理、需不需要人照顾以及在哪些方面需要照顾等情况。
第二点,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增龄性改变通俗表述即是衰老,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衰老是体内各种分子和细胞损伤随时间逐步积累的过程。” 衰老虽然对每个人来说一定是必然的,但是只要这种衰老并未影响到我们前面所说的功能,也就是并未明显影响到老年人独立生活就是健康的。
第三点,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如,**高血压、高血糖、颈部血管斑块等疾病都是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这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只要这些疾病控制在与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这些老人就是健康的。所以说,老年人不能完全按照年轻的标准来要求血压、血糖等指标数值。
第四点,营养状况良好。一些传统的错误观念,如“有钱难买老来瘦”“老年人饮食要清淡”,导致了一些老年人主动减少了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应付”饮食,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所以要充分认识到,营养问题是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比较突出的问题,但恰恰又是被忽略的问题。
第五点,认知功能基本正常。“认知功能”简单地讲就是人们认识、知晓事物的能力。包括:记忆、计算、理解思维、判断推理、语言表达、执行能力、时空定向等内容。当以上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并影响到其日常或社会能力时,才说明老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当“认知功能障碍”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时就是“痴呆”。所以,家人和亲友应注意身边的老人,留心他们可能已经表现出来的早期症状:近事遗忘、日常家务处理有困难、言语表达不清、理解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等,应及时带老筛查人就诊。
第六点,乐观积极,自我满意。**年龄带来的限制可能会让很多老人感受到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都力不从心、原本能够完成的很多事情不能胜任,而且外界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如网络购物、电子支付等)也让很多老人无法适应。所以对自我感觉、自我满足也发生了重要的认识偏差,很难保持乐观积极的状态。老人的智能也有很大的可塑性,了解了这一生理的特点,老年人同样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保持乐观积极,获得自我满意。
第七点,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础上,结合老年人群的特殊性,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发布20条老年健康核心信息(又称老年人健康素养),从预防护理、生活习惯、保健常识等方面对老年朋友提出20条建议。这是老年人远离各种保健品,远离各种不实“网络养生信息”的基本能力。
第八点,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老年人的孤独和社交隔离/社交退缩(常年“宅”在家里,不与人交往沟通)是疾病的重要因素。
第九点,社会适应能力良好。**老年人需要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无论现在养老服务还是对老年人的照护都不应只是被动的照顾服务,而是更多着眼于老年人的继续成长和再社会化,真正实现教养结合、学养结合。
对标上述老年人的9条健康标准,您应该可以回答“健康就是不得病,得了病就一定不健康吗?”的说法是否正确啦。那么,您身边的老年亲友健康吗?
作者:王会秋
图片:千图网
作者简介
王会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心理治疗师,系沈阳市安宁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沈阳市精神心理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沈阳市心理咨询热线工作室负责人。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精神心理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精神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心理分会常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社会心理作业学组副主任委员;精神康复专委会科普学组常委;循证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普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精神心理科专业组常委;中国残疾人协会精神康复分会常委;中国精协社区委副秘书长;辽宁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心理咨询师行业协会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首届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两会”精神心理专委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
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36年,擅长以大康复大健康理念,对各类精神心理障碍预防诊断治疗与康复,尤其擅长运用沙盘游戏疗法、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等心理治疗技术对家庭婚姻及青少年网瘾等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治疗。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康复医师,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普先进个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