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文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汪芳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病毒性心肌炎,实则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心脏疾病。它悄无声息地侵袭心脏肌肉,导致炎症,进而影响心脏功能,轻者可能影响不大,重者则可能引发致命的后果。
面对病毒性心肌炎,正确的治疗与充分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如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
首先,休息是治疗的基础。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肌细胞的修复。
其次,虽然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但在特定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复制。然而,使用抗病毒药物时需谨慎权衡利弊,因为它们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且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等,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这些措施旨在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为心肌炎症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严重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机械辅助循环来支持生命。体外膜肺(ECMO)是一种常用的机械辅助循环设备,它能有效减轻心脏负担,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在最初没有ECMO的时代,也使用过IABP,即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能够让心脏适当休息,让受损的炎症心肌自行恢复,减轻心脏负荷。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最后,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辅助药物来调节免疫反应、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常用的免疫调节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免疫反应的过度激活,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但需要注意的是,免疫调节药物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权衡利弊。
二、病毒性心肌炎的康复与管理
病毒性心肌炎的康复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后恢复的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一般来说,临床过程大约需要10天左右来基本缓解症状。然而,炎症的完全恢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某一特定时间点的突然转变。
在康复初期,为了促进心肌细胞的充分修复和心脏功能的恢复,我们建议患者进行较长时间的休息。通常建议患者在最初的一个月内保持严格的休息,避免任何剧烈运动和体力活动。之后,在3-6个月的恢复期内,逐渐增加体力活动,但仍需避免过度负荷,以防止心脏扩大和心功能受损。
对于学生和儿童来说,在最初的一个月内,建议完全避免体育活动,并在接下来的半年内继续避免参与高强度的体育活动。这样可以确保心脏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避免对心脏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监测计划,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等检查项目。这些检查项目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病情严重或遗留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管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康复锻炼等。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