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漫长的等待
国庆小长假终于来啦~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相关的话题
那就是古代有国庆节吗?
如果有,古人又会做些什么呢?
本期,我们一起揭晓这些答案吧~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国庆节是国家庆生的日子、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节日。建国之后,我们就把每年的10月1日定为我国的国庆节,也是一个纪念国家成立的法定节假日。
严格来说,“国家”是个近代概念,所以古代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庆节。“国庆”一词带有举国欢庆、与民同乐的意涵,虽然古时没有“现代国庆节”,但他们也有全国庆祝欢娱的日子。那么,古时那种举国欢庆的“国庆日”什么时候才正式出现的呢?
01
古代“国庆”的初始
从开始过生日说起
“国庆”这个词语在西晋时就已出现。西晋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论》一文中就写到:“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臣在国庆的时候独占利益而不能与君、与民同乐,那么在君主遇到危机时也不会与其共同应对。
这里的“国庆”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庆”不同,这里指的是国家喜庆之事,多指君主的登基、诞辰和大婚等大事,而非专指国家诞生的纪念日。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举国同庆节日的产生与“生日”概念进入古人世俗生活密切相关。
秦汉时期,中国人并没有生日意识,也无过生日的习俗。宋人赵彦卫笔记史料《云麓漫钞》有言,“魏晋以前,不为生日”。当时人们只是用出生的年月日时,即生辰八字,来占卜前途命运,并不会在生日那天特意庆祝。
到了东汉,佛教通过西域传入中原,佛教节日借助佛经的宣讲在中国落地生根,进入官民百姓日常岁时生活,尤以四月八日的佛诞节为甚。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影响扩大,佛诞节成为南北对立政权的共同年度性节日,当天佛事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香花浴佛和佛像巡游。
北魏 石佛造像碑
图源故宫博物院
北朝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魏书·释老志》记载到,北魏太武帝在每年四月八日都要“舆诸佛像,行于广衢”,太武帝还会“亲御门楼,观临散花,以致礼敬”。北魏迁都洛阳后,佛诞节活动更是盛况空前。据中国古代佛教史籍《洛阳伽蓝记》载,这天洛阳城内的长秋寺、宗圣寺、景明寺等寺庙都会有盛大庆祝活动,千像巡行,为佛庆生,倾动全城。江南亦是如此。
随着佛诞节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祈愿“成佛”观念逐渐流行。人们相信众生与神佛之间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从这个理念出发,百姓开始模仿神佛安排世俗生活,从佛诞节引申出人间生日庆祝。
南北朝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记到,南朝末年,江南已经有“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的习俗,还有类似今天的抓周,通过观察幼儿在一周岁时抓取的物品,推断其志向意趣以至人生命运。家里亲戚也会一同前来庆祝,“亲表聚集,致讌享焉”。
每年生辰过生日的传统自此形成,“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父母在世之时,每到生日都会为子女庆生。而双亲去世后,则不再庆祝生日,以示伤怀。据此可知,当时更多的是将生日视为“母难日”,借助生日表达对母亲的孝心。
02
由下而上的影响
最早具有国庆性质的千秋节
民间对生日节俗的定义,由下而上影响到皇室。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隋朝和唐朝初年。
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降诞》载,子女尚有父母可以于膝下承欢时,每年生日都会邀请亲朋好友聚餐庆祝,父母不在人世后,则不再庆祝生日。可以看出,直到唐初,生日的性质还更多是“母难日”,而非“欢娱日”。
到了唐中宗时期,事情开始出现变化。据《封氏闻见记·降诞》,在唐朝历史上以荒唐懦弱著称的中宗,“常以降诞宴侍臣贵戚于内庭,与学士联句柏梁体诗”,经常于生日当天在宫内大肆操办,宴请皇亲国戚朝廷重臣,欢饮达旦,诗酒风流。作为玄宗的伯父,中宗的这一行为无疑深刻影响了侄子玄宗。
清《玄宗临镜图》
图源厦门市博物馆
唐玄宗即位后,早年励精图治,打造出开元盛世,颇为志得意满。在他45岁生日时,左丞相张说、右丞相宋璟“帅百官上表”,请求玄宗恩准“以每岁八月五日为千秋节”,将玄宗八月五日的私人生日,升级为国家法定节日,大唐子民均要摆宴同乐,集体为皇帝庆生。
唐玄宗欣然应允,下手诏曰,千秋节由此成为举国同庆之日,这也是历史上最早具有国庆性质的节日。
唐千秋双鸾镜
图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节日当天,大臣要进献万寿酒,王公外戚需进献金镜绶带,而普通百姓则佩戴丝制的承露囊,相互问候赠礼。正如王安石《拒霜花》所述:“开元天子千秋节,戚里人家承露囊。”
此外,这一天在长安城还有盛大演出,据《新唐书》所载,每年的千秋节,唐玄宗都会在花萼相辉楼摆下盛大宴会。诸国使节奉上祝福与礼品后,皇帝也会回赐“千秋镜”等物品,君臣外宾饮酒共庆。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卿列队于楼下,乐队既奏雅乐,亦弹胡曲。
03
历朝历代的延续
皇帝生日成为“国庆”核心
玄宗之后,将皇帝生日作为国家法定节日,正式成为朝廷法令。唐肃宗“地平节”、唐文宗“庆成节”、唐宣宗“寿昌节”……后世虽朝代更迭,皇帝不断更换,但把皇帝生日作为“国庆日”的传统,从唐玄宗时期保留了下来。
宋太祖“长春节”、宋仁宗“乾元节”、宋徽宗“天宁节”,以及元明皇帝“圣诞节”“天寿节”、清朝皇帝“万寿节”等等,都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而对于不同时期,这一节日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过法,比如在号称古代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宋朝,这类节日就过得非常隆重。
北宋《清明上河图》卷
图源故宫博物院
北宋初期,国家统治还算安定,民间经济发展,也算是国强民富。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教坊的艺人不绝。所以在北宋时,皇帝的寿宴排场极大,娱乐活动也众多。
大臣亲王使臣坐在殿中,品尝各种美食佳肴,观赏的节目有教坊艺人的琵琶,笙,萧,箜篌和拍板等。艺人的独舞、对舞也不少,也有类似于我们现在杂技的百戏演出,还有类似于唱诗班的小儿班背诵祝贺的台词,更有击球,相扑,杂戏等,花样繁多。足以见得民间娱乐活动的丰富和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供需的充盈。
而在民间,人们利用这三天假期也会进行很多娱乐活动,比如野台戏,打花鼓,斗百草和相扑等,引得人们频频注目,大街小巷上美食众多。如《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戈家蜜枣儿、官巷口光家羹、中瓦前职家羊饭等,风味极佳,选择多样。所以说,宋代“国庆”庆祝无论是民间还是皇宫,都是多种多样的。
到了明清,虽然还延续庆祝的习俗,但节日的名称则统一成了“万寿节”,寓意“万寿无疆”。此时的万寿节已经不同于以前,名称换了,意义也增加了,明清时皇帝的诞辰增加了祭天、祭祀等活动,使这一天显得更加庄严。不变的是民间依然享有三天假期。
清清人万寿图卷(局部)
图源故宫博物院
清朝的“万寿节”是历代“国庆”里最为繁盛的,不仅场面宏大,还会推出不少普惠措施,如大赦天下,减免税赋。节日期间,民间禁止屠宰,禁止穿素色服装,一律穿鲜艳衣服,官方则禁止斩杀刑犯。
皇宫里,大臣们会向皇帝进贡寿礼,吟诗作对,对皇帝称颂一番。在民间,无论是店铺还是民户,家家户户都悬挂红布,商店甚至还要贴上“万寿无疆”的楹联,寓意来年生意才能红红火火。街头也十分热闹,戏剧表演,踩高跷,杂耍应有尽有。
04
真正国庆的到来
发自内心的庆祝与共鸣
纵观历史,古代的国庆是一个由皇帝个人生日演化而来的公共节日,虽然节日气氛热闹非凡,但是在民众之间却少有真正的情感共鸣。
现代意义的国庆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当时的“双十节”即“国庆节”,主要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和民国成立,不过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苦不堪言,也无暇庆祝。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庆节才象征着一个独立国家的诞生——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正式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自此,国庆拥有了真正意义上承载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也让每个国人的心里有了深刻、自豪的民族情感。当下欢庆的气氛遍布神州大地,五星红旗随风飘扬,象征着祖国的荣光与繁荣。在这盛大的时刻,我们不仅仅是在庆祝祖国的生日,更是在表达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热爱。
最后,我们衷心祝愿大家有一个美好的国庆假期~
END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贵阳市图书馆、央视新闻、故宫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厦门市博物馆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厦门市博物馆
供稿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
审核专家:李小英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