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随着医疗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医护人员如何在保障患者健康的同时,尊重并保护患者隐私,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故事发生在近期一天的中午时分,一位中年女人来岳阳市中医医院输血科窗口取检验报告单,但无法出示有效依据,工作人员坚持保护患者隐私原则,要求须有其父亲授权才能打印报告。女儿非常不理解,觉得自己有权力取得其父亲的报告,医院是在故意为难她。
这一插曲背后,隐藏着关于梅毒检测的医学知识。原来,女士父亲的检验结果显示:①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 +(1:8),②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化学发光法)27.21↑,有反应性。
患者是感染梅毒了吗?诊断梅毒的实验室依据又是什么?
一、梅毒是什么病?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性传播疾病。
二、如何解读实验室指标?
1、快速血浆反应素纸片试验(RPR),属于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RPR滴度是RPR半定量的报告形式,以出现弱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倍数值表示。
RPR滴度+(1:8)的意义有 :
①梅毒筛查阳性;
②判定非特异性抗体的相对浓度,持续检测滴度,滴度的增减可作为梅毒治疗后的疗效观察;
③梅毒血清固定,一般在1:8或以下,但超过1:8也不鲜见;
④生物学假阳性反应,如感染性疾病、肺炎、肿瘤、老年人或孕妇合并妊娠反应等都会引起假阳性反应。
2、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化学发光法),有反应性,意义包含:
①对梅毒筛查阳性结果的确认和各期梅毒的诊断;
②曾感染梅毒;
③麻风、晚期肿瘤或老年人等也出现假阳性反应。
三、他“梅”了吗?
据经治医师介绍,梅毒的诊断需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此患者半年前曾在医院确诊隐性梅毒并规范化治疗,RPR滴度+(1:2);今无临床表现,RPR滴度 +(1:8)。
目前考虑病情主要有以下可能:
①半年前驱梅治疗耐药致病情反复;
②少数个别患者长期或终身维持在低滴度状态,即患者梅毒血清固定;
③再感染梅毒。他曾经是“梅”了,是不是这次又“梅”?还需要结合他的流行病学史来一起定义!
医师提醒,患者对医师“无隐私”是疾病诊断、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一环。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岳阳市中医医院 吴秋菊 刘琴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