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戴眼镜时间长了,眼睛会变凸,人会变丑。
其实,眼轴首先增长,导致眼睛变凸才会近视,需要配戴合适的眼镜矫正。而不是眼镜惹的祸。随着近视的发展,眼轴不断增长,眼睛也会越来越凸。一般眼轴长度超过26.50mm,出现眼部并发症的几率就会增高,应尽快至医院进一步检查以早发现、早治疗并发症。
误区2: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了,而且度数会越来越高。
发现孩子近视后,有些家长会抵触戴眼镜,可能因为影响其外表,觉得不美观或者生活不方便。其实不然,近视后选择配戴眼镜依然是简单有效的矫正近视方法。戴上眼镜之后所以摘不下来是因为:一是戴上眼镜后眼睛能看清楚外界的物体,所以不愿再回到模糊的世界;二是近视增长是因为孩子的生理发育期眼轴不断增长,加上用眼负担加重所导致的,戴镜后视觉质量提高,用眼疲劳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减缓了近视的增长。所以戴眼镜不但不会导致度数越来越高,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近视进展。
误区3:轻度近视不用戴镜。
这是要根据眼睛真实情况考虑的,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比如:裸眼视力差的情况下即使低度数也需要戴镜;双眼视力相差大也需要戴镜,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视功能发育,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以及斜视;调节力差也需要戴镜,这样在看近时保证眼睛有充足的调节力,不戴镜时间久了会导致调节滞后,促使近视发展更快;间歇性斜视需要常戴镜,否则会导致斜视发展加快。规范的医学验光配镜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此类问题发生。
误区4:配镜时度数调低一点。
很多人觉得度数低的眼镜更好适应,所以在配镜时总想低配一些,其实配镜度数的高低需要根据眼睛的情况来决定,而不是一味的降低近视度数。首先,我们要看一下眼位,不同的眼位配镜要求不一样。如果是正视或者外隐斜或外斜视,一定要戴足矫眼镜,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度数还,不断变化中,研究发现,眼镜度数配足的孩子要比眼镜度数配的不足的孩子近视增长速度更慢一些,所以,通常情况下青少年在配眼镜时尽量足矫。如果低配,会导致近视加深更快;如果是内斜视或内隐斜,为了减少调节带来的集合导致的眼位改变,可以适当低配;其次看年龄,如果是用眼需求不多,度数也相对稳定,如果对新眼镜的耐受性很差,试戴新眼镜时出现明显头晕,看东西倾斜、变形的情况时,是可以适当稍低配一点的;如果没有任何不适仍建议足矫达到清晰、舒适、持久视力。
误区5:小时候近视不要紧,长大后做手术就可以了。
首先,近视手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要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排除禁忌症才可以手术;其次手术仅仅改变了眼睛的屈光状态,只能做掉当前的度数,从而达到“摘镜”的目的,但因近视导致的眼底改变及其他一系列眼部并发症并不会随着手术的结束而有所改善;再次手术效果也因人而异,假如护理不到位,或者继续不良的用眼习惯,后续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同时近视增长过快带来的眼底改变依然存在,并不会消失,所以要积极进行近视防控工作。(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视光学中心 副主任医师 吕天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