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今天立冬,快来查收食品安全风险提醒吧

信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重点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
收藏

(一)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秋冬季同样也是细菌滋生的活跃期,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大型餐饮服务单位、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企业食堂、学校等集体用餐单位要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加强食品原料进货查验、食品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等环节管理,特别要妥善存储食物,及时检查并清理废弃腐败变质、超保质期食品,认真检查厨房、原材料库房、操作间的相关防蝇、防鼠、防尘设施,严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避免“酸汤子”中毒

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是指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发酵糯小米、醋凉粉等;变质银耳、木耳;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这三类食品容易被环境中的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进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导致食用者中毒。

预防米酵菌酸中毒的要点在于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禁止出售、食用变质银耳,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不提倡消费者购买木耳菌种后随意自行栽培、食用(由于缺乏栽培知识,无法科学控制木耳的培养环境,存在椰酵假单胞菌污染及产生毒素的风险)。

(三)预防腌制类食品中毒

腌制类食品在腌制发酵过程中容易产生如亚硝酸胺等有害物质而引起中毒,一次食用过多或食用已变质的酸菜、咸菜或腊肉,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要单独存放,不要与食盐、绵白糖等食物混放,避免误食造成中毒。

(四)部分蔬果含天然毒素

在新鲜蔬果收获的季节,吸收营养的同时要防范部分蔬果含有的天然毒素。

(1)**豆类,**如四季豆、红腰豆、白腰豆等含有植物血凝素,如果吸收此类毒素,在1~3小时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红腰豆所含的植物血凝素会刺激消化道黏膜,并破坏消化道细胞,降低其吸收养分的能力。如果毒素进入血液,还会破坏红细胞及其凝血作用,导致过敏反应。研究发现,煮至八成熟未全熟的豆类毒素反而更高,因此必须煮熟煮透后吃。

(2)竹笋,含有生氰葡萄糖苷,食用后数分钟可出现发病症状,如喉道收紧、恶心、呕吐、头痛等,严重者甚至死亡。食用时应将竹笋切成薄片,彻底煮熟。

(3)苹果、杏、梨、樱桃、桃、梅子等水果的种子及果核。这也是人们在生活中最容易忽略的,以为经常吃的水果怎么会有毒呢?此类水果的果肉都没有毒性,果核或种子却含有生氰葡萄糖苷,在食用后几分钟就会出现与食用竹笋相同的症状。儿童最易受影响,吞下后可能中毒,给他们食用这些水果时最好去核,以避免危险发生。

(4)鲜金针菇,味道鲜美,但其含有秋水仙碱,食用不当会引起肠胃不适、腹痛、呕吐、腹泻等。秋水仙碱可破坏细胞核及细胞分裂功能,令细胞死亡。经过食品厂加工处理的金针菇或干金针菇都无毒,如以新鲜金针菇入菜,则要彻底煮熟。

(5)发青、发芽、腐烂的马铃薯。这些都是人们容易忽视的,以为去掉了芽或者腐烂的地方也能食用,那就错了。马铃薯发芽或腐烂时,茄碱含量会大大增加。茄碱进入体内,会干扰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并刺激胃肠黏膜,引发胃肠出血,会出现口腔灼热、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6)新鲜蚕豆。有的人体内缺少某种酶,食用新鲜蚕豆后会引起过敏性溶血综合征,即全身乏力、贫血、黄疸、肝肿大、呕吐、发热等,若不及时抢救,会因极度贫血而死亡。

(7)鲜木耳。鲜木耳含有一种感光物质,人食用后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受太阳照射后,会引发日光性皮炎。这种有毒感光物质还易被咽喉黏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

(8)腐烂变质的白木耳。它会产生大量的酵米面黄杆菌,食用后胃部会感到不适,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9)未成熟的青西红柿。这个很容易被忽视。它含有生物碱,人食用后也会导致中毒。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