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揭秘“原子粉碎机”:探访基本粒子的世界

星空计划
原创
星空计划运营团队账号:活动信息发布、创作者培育计划作品发布等
收藏

说到“原子粉碎机”,大家可能会联想到科幻电影中的神秘设备。实际上,物理学中的“原子粉碎机”指的是粒子加速器。这些装置能够将粒子加速到极高的速度,并让它们互相碰撞,从而揭示出宇宙的最小“积木块”——基本粒子。

什么是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种类繁多,包括静电加速器、回旋加速器、对撞机、直线加速器等。它们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通过极高能量让粒子高速前进,最终制造出极端条件下的“碰撞场”,在这里会诞生一些平常无法观察的基本粒子。

这种方法让我们发现了数量庞大的基本粒子,比如强子、中子、反粒子、介子、超子,以及与电子类似的轻子(例如正电子和μ子)。这些发现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正是当时科学家们全力探索微观粒子世界的黄金时代。

虽然大量粒子的发现让科学界激动不已,但也让一些科学家犯了难。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当时就觉得这些发现“太混乱了”,甚至吐槽它们像“植物学分类”。霍金认为,这种方式看起来只是堆叠和分类,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而物理学界一度也确实感到困惑:难道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就这样无穷无尽、毫无章法吗?

夸克模型:分类的突破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或许可以将这些基本粒子分门别类,找到规律。最终诞生了著名的夸克模型。这个模型由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等人提出,他们指出,粒子并非无穷多,而是由三种“颜色”和六种“味道”的夸克按特定方式组合而成。这个模型让基本粒子领域不再“混乱”,反而显得有条不紊。

在夸克模型提出的同时,中国的科学家们也独立提出了层子模型。尽管这个模型在国际上没有获得广泛应用,但它的提出也展示了中国物理学家的创新能力和对微观世界的深刻洞察。

规范场理论:杨振宁的伟大贡献

如果说夸克模型让我们认识了基本粒子的“组成方式”,那么规范场理论则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理论首先由数学家外尔(Weyl)提出,用于解释电磁相互作用,而后被杨振宁进一步推广至各种基本力之间的统一理论。规范场理论成为现代粒子物理的基石,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杨振宁的研究为后来温伯格的弱电统一理论、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QCD),乃至更为宏大的大统一理论提供了基础。可以说,规范场理论的出现改变了物理学的版图,使我们对宇宙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中国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学术环境的封闭和保守思想一度限制了创新思维的爆发。例如,规范场理论尽管在国际上获得了极高的认可,但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曾受到质疑。段一士教授是中国最早从事规范场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正因其没有严格的“学术派系”束缚,他才能够勇敢地推进规范场研究。不过,这种学术封闭的影响也提醒我们,创新往往需要更为自由和包容的学术环境。

从粒子加速器到基本粒子,再到夸克模型和规范场理论,这些成就不仅展现了科学探索的辉煌,也激励了无数后来的科学家。正如20世纪三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迪拉克和杨振宁的共同努力,物理学的进步永远离不开一代代科学家的智慧和坚持。

物理学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下一个答案或许就在加速器的下一次粒子碰撞中等待着我们。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赵峥教授解读物理世界》今朝文化 科普创作团队

审核:周晓亮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学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科普ZSL
学士级
已阅读
2024-11-13
飞马腾空
太师级
阅读原文
2024-11-13
老于学科普
庶吉士级
已阅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