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核心,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和情感需求。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甜蜜杀手”,我国已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2017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估计患者总数约为1.298亿,糖尿病前期的比例高达35.2%,且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进展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二、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
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皮肤瘙痒、易饥饿、视物模糊、疲倦、视力下降、易感染、手足麻木、口腔疾病等。
很多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有的仅是“两多”,有的仅有“一多”,有的仅表现为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甚至有些人是在体检时发现血糖高,而自己并没有任何症状。总之,糖尿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很明显,也可以很隐匿。
糖尿病目前还无法根治,其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致残及致死率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及社会整体医疗资源耗费增加。糖尿病是可控可防的,患者若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主动学习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坚持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及配合药物治疗,规律的监测血糖,是可以很好控制糖尿病的。
三、糖尿病诊断标准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诊断为糖尿病:
(1)典型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
(2)典型糖尿病症状或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
(3)典型糖尿病症状或加上OGTT 2 h血糖≥11.1mmol/L
(4)典型糖尿病症状或加上HbA1c≥6.5%
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2.注意事项如下:
(1)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
(2)空腹血糖:至少禁食8h后清晨测量的静脉血浆葡萄糖。
(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一定量的葡萄糖粉(儿童与成人用量有所差别)溶于水后口服所做的试验。
(4)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从喝第一口糖水开始计时,2h测量的静脉血糖。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必须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作为补充诊断标准。
(6)在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出现的暂时性血糖升高,不能诊断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
(7)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
四、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成年高危人群是指下列任何1个及以上因素者:
(1)有糖尿病前期史。
(2)年龄≥40岁。
(3)体重指数(BMI)≥24 kg/m 2 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4)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5)静坐生活方式。
(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
(8)有黑棘皮病者。
(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 mmol/L 和(或)甘油三酯>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
(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史。
(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
(14)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总分≥25 分。
2.儿童和青少年高危人群
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且合并以下3项危险因素中至少1 项:
(1)母亲妊娠时有糖尿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
(2)一级亲属或二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3)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五、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高血糖可危害人体多个脏器组织,导致感染和多种急、慢性并发症。
1.感染: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疖、痈)和真菌性阴道炎。
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统称为“六驾马车”。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糖尿病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综合管理,最终达到预防各种并发症的目的。糖尿病虽不能治愈,但可控可防,通过这些科学的管理方法,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和学习,照样可以享受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