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社会在进步,可人们却变得越来越不诚实善良了?

星空计划
原创
星空计划运营团队账号:活动信息发布、创作者培育计划作品发布等
收藏

作者:陈宇峰

审核:杨小洋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道德是我们基于善恶、对错等价值观,从而对行为做出的判断和评价,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准则。那么,随着社会的进步,毫无疑问的是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而道德水平作为一种主观感受,是否也在逐渐提升呢?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亚当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合作分析了从1949年至2019年这过去的70年间,60个国家超过57万人关于当代社会道德的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发现超过84%的人都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的社会变得不那么诚实、善良和有爱心了”。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说法,这就叫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意思是说社会风气日趋败坏,人们有失淳朴而流于谲诈,心地不再像古人那么淳朴。

社会在进步,道德却在退步?

心理学家亚当和丹尼尔发现,在调查中,人们对当代人的平均道德水平评价普遍不高。如果说6分算及格的话,几乎每个时代的人都认为当代人的道德水平在4~5分之间,甚至连及格线都达不到。

我们的社会果真像那些接受调查的人们认为的那样,道德水平不升反降吗?

实际上并非如此。客观来说,比起以前的人们,现代人的道德水平整体来说是在逐渐上升的。

以我国为例,从1949年至2018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6年提升至10.6年,基础教育普及率提升到了99%以上,而且现代社会也越来越注重道德教育,如此大的教育水平提升,足以说明现代人的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普遍的提升。

同时,世界上很多个国家都在致力于推动人权和平等,努力消除歧视和偏见,这些都是社会道德水平提升的表现。

还有研究发现,在1956年至2017年之间的囚徒困境博弈研究中,人们的合作率是显著增加的,换句话说,现代人的合作意识比以前更强,这意味着人们更倾向于考虑他人的感受,是道德感的一种体现。

亚当和丹尼尔也注意到了道德水平在主客观上的矛盾,于是他们进一步分析了同一群人在间隔几年或10年、20年之后的评价分数,发现这个分数依然稳定在4~5分之间,并没有任何下降的趋势。

如果每个时代的社会道德水平都在滑坡,那为什么人们评价的道德分数不会下降到0呢?

所以,亚当和丹尼尔认为,虽然没有客观的日常道德记录,但实际上现代社会的道德水平比以前更高,而大部分人主观上感受到道德水平的下降很可能是一种群体心理错觉。

你是否只看见了“你想看见的那一面”?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一种暴露与记忆偏差,指的是人们对信息的接触和记忆过程中的偏见和倾向性,这会影响人们对社会的理解和认知,使其更加倾向于接受和记住与其现有观点相符的信息,而忽视或遗忘相矛盾的信息,导致他们对某些事情的观点产生偏差。

大量研究表明,人类特别倾向于寻求和关注社会中的负面信息,心理学家认为这与人们普遍存在的损失厌恶倾向有着同样的理论基础,人们在面对同等程度的收益和损失时,一般会认为损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同等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甚至达到了同等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积极信息带来的是“锦上添花”,而负面信息则很可能会成为“雪中送炭”,因为负面信息和损失一样,通常与潜在的威胁和危险有关,对这些信息的关注和记忆,人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潜在的社会风险。当危机真的出现时,反面例子能够帮助人们避开很多坑。

不幸的是,研究发现,大众媒体非常敏锐地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倾向性,为了抓眼球,他们总是更喜欢报道负面的社会事件,有一句话特别贴切地形容了该现象:“如果流血了,它就会成为头条新闻。(If it bleeds, it leads.)”

这就导致人们总是会误以为自己总是看到或遇到负面社会事件,从而做出“世风日下”的评价,而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见了“我们想看见的东西”。

我们的记忆也许并没有那么可靠

尽管我们每个人都依赖记忆来形成对某些事情的观点和行为模式,但事实上我们的记忆并不总是可靠的。

大量研究发现,人们往往记住积极事件的细节多于消极事件,一篇发表在《心理科学》的论文调查了1563名棒球球迷对往年总决赛的记忆,发现球迷对获胜比赛的记忆明显比输掉的比赛更准确。

这个现象被称为“负性偏差”(Negativity bias),在正常的认知处理过程中,对于消极事件,人们往往会采用一种回避策略,减少对消极事件的思考和回忆,缓解伴随而来的负面情绪,经过一段时间后,消极事件也就更加容易被遗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时间总是最好的解药,无论是悔恨、遗憾还是尴尬,当我们时过境迁再次回首,就会感觉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人们总是沉陷在消极事件中,摆脱不了负面情绪的阴影,就很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负性偏差也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保护机制。但这种保护机制所带来的的副作用就是我们可能会因为忘记那些消极事件,带来认知上的偏差。

所以,对当下社会中负面事件的关注倾向性容易让我们产生“现代社会道德滑坡”的错觉,而对于过去负面事件的遗忘倾向性则会让我们忘记以前的社会也曾发生过各种坏事,感觉过去一片祥和。

尽管社会上不好的事情时有发生,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社会正在逐渐变得更好,事实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诚实善良、友爱合作和平等尊重等各种良好道德品质也在被更多人所重视,我们的社会还会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Mastroianni, A. M., & Gilbert, D. T. (2023). The illusion of moral decline. Nature, 1-8.

[2] Rozin, P., & Royzman, E. B. (2001). Negativity bias, negativity dominance, and contag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5(4), 296-320.

[3] Soroka, S., & McAdams, S. (2015). News, politics, and negativity.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32(1), 1-22.

[4] D'argembeau, A., & Van der Linden, M. (2008). Remembering pride and shame: Self-enhancement and the phenomenology of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Memory, 16(5), 538-547.

[5] Breslin, C. W., & Safer, M. A. (2011). Effects of event valence on long-term memory for two baseball championship game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2(11), 1408-1412.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老于学科普
庶吉士级
已阅
2024-11-17
科普5d1daa1446eee
少师级
今签到老师你好,对现在我们这里图片上的一切顺利通过平台学习专业知识农业技术知识指导很好!
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