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这片覆盖地球表面近三分之二的蔚蓝领域,蕴藏着无尽的奥秘与资源。为了更深入地探索与理解这片广阔的水域,人类不断借助科技的力量,其中,海洋水色观测卫星便成为了重要的“天空之眼”。2023年11月16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海洋三号01星,这标志着中国海洋观测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也是中国发射的第5颗专注于海洋水色观测的卫星。
与前四代“海洋一号”系列卫星相比,海洋三号01星以其全新的命名,宣告了一个全新系列的诞生。那么,这颗“升级”后的卫星究竟“新”在何处?它的加入又将如何影响中国乃至全球的海洋水色观测格局?
水色,这一直观描述水体颜色的词汇,实则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信息。科学家通过解读水体颜色,能够反演出海洋中的多种组分。海洋三号01星的主要任务,便是与海洋一号C/D卫星携手,在浩瀚的太空中“凝视”海洋,精准捕捉海洋水色的细微变化,为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为何要在遥远的太空观测海洋?原因在于,微波无法穿透水面,使得海洋生态环境中的众多关键参数,如叶绿素含量、悬浮物浓度以及黄色物质浓度等,只能依赖光学手段进行探测。水色观测卫星,作为光学卫星的重要成员,凭借其广阔的视野和高效的探测能力,成为了大面积、高精度获取海洋组分信息的有效工具。这些宝贵的观测数据,对于揭示全球海气变化、推动全球碳循环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对海洋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在水质监测、水温测量等基本要素方面,为科学家提供了更为精准、全面的数据支持,助力他们更深入地揭示海洋的奥秘。然而,太空观测海洋并非易事。海洋目标相对暗淡,而云层的不规则分布、太阳耀斑等干扰因素却异常明亮,给观测带来了巨大挑战。在阳光照耀下,海面的表观反射率有时可高达100%,如同夜间行车时遭遇对面驶来的强光灯,极易造成观测数据的误判。
面对这一难题,海洋三号01星的加入无疑为海洋观测带来了新的希望。它能够与海洋一号C卫星形成互补,有效应对云覆盖和太阳耀斑的干扰,扩大有效观测范围,提升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进一步提升观测效能,海洋三号01星还采用了多项新型卫星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卫星的数据传输速度、能源供给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主要载荷能够支持24小时不间断工作,卫星的使用寿命也从原来的5年延长至8年,大大增强了卫星的持续观测能力。
此外,海洋三号01星在探测水色要素方面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它能够探测到更加丰富的水色信息,包括吸收系数、颗粒有机碳以及水深等关键参数,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深入的数据支持。
海洋水温水色的研究,离不开长期的、连续的海洋观测数据。中国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工作,将为全球海洋长时间卫星观测数据提供有力的补充。目前,我国已积极推广水色应用,相信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我国的海洋水色观测卫星将在海洋层面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构建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审核:新华网科普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