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症状会因其所在的器官、部位以及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但恶性肿瘤肿瘤早期大多数都是无明显症状的,即便有症状也常常没有什么特征性。一般说来,我们将癌症的临床表现分为局部表现和全身性症状两个方面。
肿瘤局部症状分为:
1.肿块:由癌细胞恶性增殖所形成,可用手在体表或深部触摸到。甲状腺癌、腮腺癌或乳腺癌可在皮下较浅部位触摸到。肿瘤转移到淋巴结,可导致淋巴结增大,某些表浅淋巴结,如颈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容易触摸到。至于在身体较深部位的胃癌、胰腺癌等,则要用力按压才可触摸到。恶性肿瘤的肿块生长迅速,表面不平滑,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不易推动;良性肿瘤则一般表面平滑,像鸡蛋和乒乓球一样容易滑动。
2.出血:恶性肿瘤侵犯到了周围的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肿瘤瘤块长得太快、太大,肿瘤内血管生成速度跟不上,导致肿瘤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破裂出血。如:肺癌患者可咯血,痰中带血;胃癌、结肠癌、食管癌患者则可出现便血。肝癌的破裂出血可导致急性腹膜炎。肿瘤出血的后果可轻可重,轻者会导致患者失血过多出现贫血,影响治疗效果。肿瘤如果侵犯了大血管,导致出血量大而且迅速,可导致出现失血性休克。
3.疼痛:出现疼痛往往提示癌症已进人中晚期。开始多为隐痛或钝痛,夜间明显。以后逐渐加重,变得难以忍受,昼夜不停。引起癌痛的主要原因:肿瘤生长、扩散,侵犯或者破坏了周围的神经;肠道、食管等的肿瘤,在管腔内生长,导致管腔出现梗阻,引发癌痛;癌组织破溃,引发感染,导致周围组织水肿、坏死;不同的癌症患者癌痛不同,多见为绞痛、刺痛、钝痛、胀痛等症状。癌痛可分为十级,医学七级以上的就属于重度疼痛(女性分娩属于八级疼痛)。
4.梗阻:癌组织迅速生长可形成梗阻。梗阻部位在呼吸道时可发生呼吸困难;食管癌梗阻食管则吞咽困难;胆道部位的肿瘤可以阻塞胆总管而发生黄疸;膀胱癌阻塞尿道可出现排尿困难等。
肿瘤全身症状分为:
1.发热 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频繁的感染和发热。持续的低烧或反复的感染需要引起重视。
2.消瘦 体重无故下降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信号。癌细胞的快速生长和分裂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会导致身体消耗更多的热量,从而引起体重下降。即使饮食正常,体重也会持续下降。
3.乏力 患者常常感到极度疲劳,这种疲劳感与普通的疲劳不同,即使休息也无法缓解。这可能是由于癌细胞分泌的某些物质影响了身体的正常代谢。
4.贫血 肿瘤患者群体中贫血的发病率达到了30%-90%。肿瘤的因素:肿瘤侵犯骨髓时,可影响或破坏骨髓造血微环境,进而发生造血不良,引起贫血;肿瘤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和自由基可破坏红系祖细胞,从而影响红细胞生成,引起贫血。治疗的因素:手术相关出血以及术后脏器功能下降或紊乱常会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而导致贫血;放、化疗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进而导致贫血。
最后,心理问题不可忽视,我国癌症患者心理痛苦发生率为24.2%~76.0%。多数癌症患者在经历手术、放射等治疗后,常会伴随心理健康问题,多伴不良情绪,表现为易怒、焦虑、低落、恐惧等情绪状态。多项研究表明导致癌症患者心理问题的因素主要是癌症复发恐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