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国家版图上,沙漠治理与生态建设不仅是生态安全的屏障,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篇章。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磴口县的乌兰布和沙漠,作为我国八大沙漠之一,其名字在蒙古语中寓意“红色的公牛”,曾一度以其狂野不羁的姿态,给周边地区带来了严峻的环境挑战。然而,在时代的呼唤与人民的努力下,这头“公牛”正逐渐被驯服,其下的沙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沙窝转变为了金窝,孕育出了独特的“磴口模式”,为沙漠治理与生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黄河自西向东蜿蜒流淌,在内蒙古境内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几字弯”,而乌兰布和沙漠便静静地守候在这一地理标志的身旁,既是自然之美的见证者,也是沙漠荒漠化治理的重点区域。乌兰布和沙漠,凭借其丰富的日照资源,成为了发展光伏产业的理想之地。自2000年起,巴彦淖尔市便全力推进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沙工程,采取防、治、用相结合的策略,拉开了沙漠生态保护的大幕。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的加入,更是将光伏技术与治沙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光伏板的风障、沙障效应,结合经济作物种植,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为荒漠化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在这片曾经的沙漠之地,光伏板如巨人般挺立,它们不仅捕捉着太阳的光芒,转化为清洁的电能,更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沙漠中的绿色使者。光伏组件的遮挡减少了地表的水分蒸发,促进了植被的生长,而光伏板清洗时喷洒的水分更是为沙漠带来了生命的甘霖。这种“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模式,不仅增强了光伏系统的稳定性,还显著改善了治沙区域的小气候,有效抵御了干热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更为深远的是,光伏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通过灌注柱桩或金属螺旋桩等方式,稳固了沙漠的地表,实现了沙漠的固结。光伏板下的规模化种植,如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等,以其茂密的枝叶和近地层的分支,大大增加了地面的粗糙度,有效降低了近地层风速,减少了输沙量,使得流动沙地在短时间内向半固定和固定沙地转变,防风固沙效果显著。
光伏与治沙的结合,展现出了资源互补的巨大潜力。荒漠化土地与充足的光照条件,为光伏发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而光伏发电带来的经济收益,又进一步提升了沙漠土地的价值,实现了从“沙地”到“沙利”的华丽转身。这一转变,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这一宏伟蓝图中,以光伏科技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以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生特点,成为了绿色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力量。它不仅能够为绿色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推动力,更是绘就美丽生态画卷不可或缺的重要“画笔”。
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实践,不仅是对沙漠化挑战的勇敢回应,更是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有力推动。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勇于创新,沙漠也能变成绿洲,荒漠也能绽放出生机与活力。
审核:新华网科普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