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是广西忻城县一大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忻城县科技特派员以桑蚕示范基地、桑蚕合作社和培训班为场地,采取集中培训、参观考察、“跟班”学习培训、微信线上远程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电话技术服务培训与指导以及深入全县蚕桑企业、桑园、蚕房现场技术指导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服务。同时做好桑、蚕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工作。乡村科技特派员创新科技服务成效显著,忻城县蚕桑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为忻城县巩固产业脱贫成果、振兴乡村作出了重大贡献。
针对常见桑树虫害和家蚕病害,科技特派员给出了以下防治建议。
一、家蚕病害防治技术
1.家蚕细菌病。家蚕食下嫩叶、雨水叶等含水量高的桑叶,会改变肠道内微生物环境,造成蚕体虚弱、虚胖,诱发各种家蚕细菌病发生,如家蚕肠道病、败血病、猝倒病等。
防控措施:采摘适熟、偏老桑叶,避免桑叶堆沤发酵,桑叶晾干后再喂蚕;及时匀蚕扩座,适合蚕座密度为700头/平方米左右(大蚕),如果蚕头太密会使蚕互相抓伤,造成创伤传染,诱发细菌性败血病发生。可添食药物预防和治疗家蚕细菌病,如使用蚕服康(硫氰酸红霉素)、盐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抗生素药品;在还未发现病害的预防期每2~3天给蚕添食1次药,已经发现病害的治疗期每天添食1次药。
2.家蚕病毒病。每年8~10月是家蚕中肠型脓病、浓核病等病毒病高发期,在天气影响下会加重发生趋势。家蚕中肠型脓病、浓核病病原感染家蚕中肠组织,能够随蚕粪排出体外,蚕粪、病蚕尸体是重要的传染源,经过上半年多批次养蚕后,病原逐步在养蚕环境中累积,使道路、蚕沙坑、桑园等积累大量病原,通过雨水作用会加速病原扩散。
防控措施:使用有效消毒剂(漂白粉溶液1%或新鲜石灰浆5%)对养蚕环境消毒,包括室内养蚕走道、室外道路、蚕沙坑等;加强蚕体蚕座消毒,每天利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1次,注意保证石灰粉新鲜;及时严格提青分批,淘汰弱小蚕,并及时扩座,防止蚕座蚕头太密;处理好蚕沙,将蚕沙集中堆沤,禁止把蚕沙放入桑园中;选择饲养抗病强的蚕品种,如桂蚕8号,可以有效控制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加强桑园防虫杀虫,防止野外昆虫携带病原污染桑叶而感染家蚕引发病毒病。
二、桑树虫害防治技术
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害虫虫卵孵化繁殖,如桑螟、桑蓟马、桑尺蠖等。要注意观察桑园虫害发生情况,并及防治。
1.桑尺蠖防治技术。桑尺蠖幼虫常把桑芽内部吃空,仅留苞叶,后幼虫咬食叶片成缺刻,严重的仅留叶脉,造成树势衰弱,桑叶大幅度减产。桑尺蠖幼虫期有5龄,老熟透后在近主干化蛹,蛹期7~20天。该虫发生与气温有关,3~4龄幼虫在桑树枝干隙缝或枝下越冬,冬季气温高,桑园虫口基数大,则春季发生早,5月后气温升高,有利于桑尺蠖繁殖。桑尺蠖幼虫5龄后进入暴食期,往往在2~3天内将叶片全部吃个精光。桑尺蠖的防治措施如下:
农业防治:加强桑园管理,及时清理桑园杂草、落叶、枯枝等,破坏桑尺蠖越冬和化蛹场所;桑园内适当放养鸡、鸭等家禽啄食;采叶时,人工捕杀幼虫。
物理防治:冬季可用稻草等束缚枝条,诱集幼虫越冬,开春气温回暖后及时解除束草带离桑园集中处理;早春人工捕杀大龄越冬害虫;低龄幼虫未分散为害前人工抹杀;利用成虫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等。
化学防治:夏伐和冬伐前后,用40%灭多威(纯灭多威)2500倍全面喷洒进行封园。养蚕期间在各代桑尺蠖发生初期,低龄幼虫未分散为害前进行化学防治,常规农药有80%敌敌畏乳油(纯敌敌畏)800~1000倍,残效期5~7天。
2.桑螟防治技术。桑螟在广西1年发生8~11代,5~6月和9~10月是为害高峰期。据历年监测,大约在7月10日至15日出现第7代桑螟幼虫孵化高峰期,第8代桑螟幼虫孵化高峰期在8月20日至30日,第9代桑螟幼虫孵化高峰期在9月30日至10月10日,蚕农要注意做好防治工作。
初孵幼虫居叶背分叉处,食害下表皮和叶肉。3龄幼虫吐丝缀叶成卷叶或叠叶,潜伏其中进行取食,残留叶和上表皮,形成透明的灰褐色薄膜,后破裂成孔,称“开窗”。其排泄物还会污染桑叶,容易与家蚕发生交叉感染,引发蚕病。桑螟的防治措施如下:
合理安排:做好养蚕计划,合理安排周期性喷药杀虫,根据生产实际及时用叶,保障行间通透性,提高通风透光效果。
农业防治:桑园要进行夏伐,成片桑园统一时间夏伐,桑枝搬离桑园,清除桑园残留叶片、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同时,可结合采叶及桑园劳作进行人工捏杀幼虫。
物理防治:安装诱虫灯或桑螟性信息素诱捕器等杀灭桑螟成虫,降低桑园桑螟虫口基数。
化学防治:在幼虫2龄末前即在卷叶前进行喷药,重点喷幼虫集中的新梢顶部。药剂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纯敌敌畏)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5~7天)或60%敌畏·马(格桑花)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
3.桑蓟马防治技术。桑蓟马成虫、若虫在桑树中上部叶的背面锉吸为害,造成叶片呈现无数小凹点,被害叶失水硬化,凋萎卷曲,呈锈褐色,焦糊状;1年发生10代以上,有世代重叠。春季约1个月1代,夏秋季约20天1代。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杂草中越冬。第二年桑树发芽后迁入桑园繁殖,4~5月形成全年第一次为害高峰。秋季高温干旱,虫口数量激增,为害加重,可形成第二次为害高峰。桑蓟马的防治措施如下:
农业防治:夏秋季及时清理下脚叶,减少虫口基数;冬季认真清理桑园,收集枯枝、落叶、杂草,带出桑园烧毁,消灭潜藏的越冬成虫,减轻来年为害。
物理防治:利用桑蓟马对黄色、蓝色的趋性,在桑园悬挂黄色或者蓝色粘虫板。
化学防治:严格控制农药用量,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桑蓟马防治常用的农药:40%乐果乳油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纯敌敌畏)800倍液。
作者∣广西忻城县蚕业技术指导站 罗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