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紧密相连中,我们不难发现,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对这一宏伟蓝图的重要作用。在这一大背景下,海洋生态系统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与否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与美丽中国愿景的实现。布氏鲸,这一海洋巨兽的存在及其生态作用,便成为了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交汇点上的一个鲜明例证。
布氏鲸,以其庞大的身躯和独特的生态角色,在浩瀚的海洋世界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之一,更是维系海洋生态平衡的关键一环。通过捕食大量的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布氏鲸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生存需求,还间接地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链基础,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繁荣。尤为重要的是,它们的排泄物富含氮、磷等关键营养元素,为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宝贵的养分,进而推动了整个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提升,为整个生态系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广西北海涠洲岛附近的海域,布氏鲸的栖息情况成为了衡量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晴雨表。据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涠洲岛海域的布氏鲸数量已接近60头,这一数字的增长不仅是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有力证明,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布氏鲸的回归与繁衍,无疑为这片海域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布氏鲸之所以选择涠洲岛附近海域作为栖息地,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涠洲岛海域水深适中、天敌稀少、食物充足,为布氏鲸提供了理想的繁殖与觅食环境。这不仅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也是当地政府和居民长期以来坚持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结果。广西科学院鲸豚研究团队近五年来在岛上的持续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布氏鲸生活习性的了解,更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了这一珍稀物种的存续与繁衍。
“在茫茫大海上寻找鲸鱼很不容易。”提起第一次目击布氏鲸捕食的经历,广西科学院副研究员陈默仍难掩内心的激动,“时间仿佛停滞了,眼中只剩下天空和大海。突然,船左侧海面沸腾起来,这是布氏鲸在释放气泡驱逐鱼群!随即,一座黑色‘小山’升出水面,然后变成了‘Y’字形,正是布氏鲸在张嘴捕食鱼群!”自2016年起,经过苦苦寻觅,陈默和同事们终于确认,涠洲岛附近海域是我国近海的重要大型鲸类稳定栖息地及捕食场所。
在科研团队的努力下,布氏鲸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增强了公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认识与参与。当地岛民对布氏鲸的称呼“吹水鱼”,不仅透露出他们对这一海洋精灵的亲近与敬畏,更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智慧。他们相信布氏鲸的出现是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的象征,这种朴素的生态观念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共同推动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步伐。
展望未来,布氏鲸的保护与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将是美丽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完善法律法规、提升公众意识等多措并举,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像布氏鲸这样的珍稀物种得以在中华大地上自由翱翔,共同绘制出一幅幅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中,布氏鲸不仅是自然界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不断前行、不懈努力的生动注脚,提醒我们每一个人:保护环境,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审核:新华网科普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