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民间偏方“放血”疗法有什么生物力学依据吗?

医用生物力学
原创
宣传医用生物力学的科普知识、学科发展、研究开发和临床问题。
收藏

或许有一天你在坊间遇到这样的事情,谁要是有点头疼脑热了,就会让人给他在耳朵、脑门或者指尖处放放血。先用针尖在皮肤表面扎几个小眼,然后用力挤压针眼周围的肌肉,让血液从针眼流出(图1);刚开始挤出来的血液颜色比较黑暗或者粘浓,到后来挤出来的血液就是鲜红色,这时候就完成了放血过程,而头疼脑热就会很快缓解。

图1 放血疗法实景

我刚开始认为,头疼脑热之所以得到缓解,是因为扎针挤压放血的疼痛掩盖了头疼脑热的难受劲,是注意力转移机制在起作用呢。就好比,挠痒痒实际上是让痛感掩盖了痒感。看官请参阅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医用生物力学”的文章:“挠痒痒”和“痒痒挠”的生物力学问题。

后来,我就好奇地想了解其中的科学依据。于是,本文就把这个问题拿出来掰饬掰饬。我们将一起揭开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疗法——放血疗法的神秘面纱。

一、放血疗法的“前世今生”

在遥远的古代,放血疗法曾是医生们的得力助手。从中国的黄帝到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这些医学巨匠都推崇通过放血来治疗各种疾病。他们相信,通过放出人体内的“坏血”,可以达到驱邪治病的效果。历史上对所谓的“硬脉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放血(英语:Bloodletting)或者采用水蛭减少血量。

传统中医的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或“刺络疗法”,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它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好像无所不能)。

中医认为,根据不同的疾病,要选择的放血穴位有所不同。例如,高热降温宜选择点刺大椎、十宣放血;咽喉肿痛宜选择点刺少商穴放血;头痛宜选择点刺太阳穴放血;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可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急性胃肠炎可选择在曲泽、委中穴缓刺放血,等等(图2)。

图2 身体穴位大全

放血疗法中耳尖放血使用最为广泛,因为耳尖相比穴位或其他放血部位更容易定位和操作,疼痛也相对较轻,适应症多,故使用最多最广。

虽然放血疗法这种方法在现在看来有些荒谬,但其中蕴含的生物力学原理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到19世纪和20世纪,在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法尚未成熟之前,放血疗法一度成为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放血疗法逐渐被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所取代。但尽管如此,放血疗法在特定情境下仍然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二、放血疗法的“科学”原理

如果我们把身体比作一座繁忙的城市,血管就是纵横交错的街道,而血液则是川流不息的车辆。那么,放血疗法,这个听起来有些“野蛮”的古老疗法,其实就像是一位高效的交警,在当某个路段(血管)发生拥堵时,他疏通拥堵的交通,恢复城市的秩序。通过“罚款”(放出少量血液)来疏通交通,让其他车辆(新鲜血液)能够顺畅通行。

1. 血液流变学原理

首先,我们得聊聊血液流变学。这是生物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黏滞性和变形性等物理特性。简单来说,就是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的各种表现。如果血液变得太黏稠,就像道路上的车辆都挤在一起动弹不得,那身体各部位就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自然就会出现问题。而放血疗法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身体组织的血液灌注。

那位看官说了,放血是把血液排泄到体外了,身体组织不是就更加缺少血液了嘛!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如何解释呢?

放血疗法的奇妙之处就在于,通过减少一定量的血液,可以降低血液的黏度,从而降低血流阻力,加快血流速度,减少红细胞聚集,从而灌注身体组织。这就像是在拥堵的道路上疏散部分车辆,让道路重新变得通畅无阻。

这里再稍微解释一下什么叫红细胞聚集。在流动缓慢的情况下,血液里的红细胞会顺着它的旋转主轴互相迭联(“烧饼状”的红细胞盘面与盘面相贴)形成缗钱状结构(图3),这种现象就叫红细胞聚集。

图3 红细胞聚集现象

另外,放血疗法可以通过减少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进而降低红细胞压积,改善血液流动性。红细胞压积是决定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血液黏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在病理状态下,红细胞聚集状态可能导致血液黏度增加。

再解释一下什么叫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也称红细胞比容,是指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一般将血液放在一个特殊的试管中(温氏管)按规定的时间和速度进行离心,最终使得红细胞完全压实在试管的底端,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密切,尽可能排除所有血浆,此时血浆会全部被挤出到血细胞的上面(图4)。这时红细胞所占全血的百分比就是红细胞压积。

图4 红细胞压积测量法

2. Poiseuille定律的应用

不仅如此,放血疗法还巧妙地运用了泊肃叶定律(Poiseuille定律)。泊肃叶定律适用于不可压缩(即流体密度为常数)、定常(即稳态,不随时间变化)、层流状态(有序流动)的牛顿流体(流体的本构关系类似于弹簧的本构关系)——这一句话下来,备注的内容比原话还长,总之是说不清楚;知识点太多,这里就不展开了。

这个定律描述了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流量、压力、管道半径和流体黏度之间的关系(图5)。

图5 泊肃叶定律。Q为流体的体积流量,ΔP=P1-P2为管子两端的压强差,r是圆管的半径,L是圆管的长度,η为流体的黏度系数。

如果定义R=8ηL / (πr4)为流动阻力,那么Q = ΔP / R。

这个式子是不是很像欧姆定律的公式啊。确实,血液在血管里的流动规律跟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规律很相似。

在放血过程中,通过减少血液量,可以降低血液的黏度;进而根据泊肃叶定律提高血液的流量和流速。这样一来,原本拥堵的血管得以畅通无阻,身体各部位得到了所需的氧气和营养供应。

3. 血管壁的顺应性与动态平衡

放血疗法还涉及到血管壁的顺应性和血液流动的动态平衡。血管壁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根据血压的变化而扩张或收缩。在放血过程中,随着血液量的减少,血压可能会有所降低,这会使得血管壁的顺应性改善(即通俗说的弹性好了),有助于改善血液的流动性和微循环。

同时,人体内的血液流动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放血疗法通过人工干预这一平衡过程,使得一部分血液被排出体外,从而刺激身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加速血液的生成和循环等,以维持血液流动的稳定性。

三、放血由黑变红的道理

放血疗法中,刚开始挤出来的血是黑的,直到挤出来的血是红的才算完成,其科学道理可以归纳如下:

1. 血液含氧量差异

初始时挤出的黑血主要是由于其含氧量较低。在中医的放血疗法中,通常是通过针刺某些穴位或体表的小静脉来放出少量血液。这些血液来自毛细血管或静脉,其含氧量通常低于动脉血,因此颜色偏暗或偏黑。

2. 血液瘀滞

放出黑血的现象也可能与血液瘀滞有关。当身体局部出现血液循环不畅时,该区域的血液含氧量会下降,导致瘀血形成。这种瘀血在放血时呈现黑色。通过放血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瘀滞状态。

3.新旧血液更替

在中医理论中,放血疗法的目的是去掉“旧血”,即那些因循环不畅而滞留在体内的瘀血。当这些颜色偏黑的瘀血被放出后,新的、含氧量较高的血液会补充到该区域,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新血的颜色通常较红,因此当挤出的血逐渐变为红色时,可以视为完成了新旧血液的更替。

4. 放血效果评估

实际操作中,医生或治疗师会根据放出血液的颜色变化来评估放血的效果。当血液颜色由黑转红时,说明局部血液循环得到了改善,瘀血得到了有效清除。此时可以停止放血,以避免过度放血导致的不良后果。

总之,放血疗法中血液颜色由黑转红的变化反映了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和新旧血液的更替过程。这种变化是放血疗法有效性的一种体现,也是医生或治疗师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放血疗法的现代科学验证

别以为放血疗法只是古人的瞎琢磨,现代科学研究可是为它正了名!一系列的科学数据和研究成果证明,放血疗法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够发挥治疗作用。

1. 微循环改善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放血疗法能够降低细胞内黏附分子(如ICAM-1),从而改善微循环瘀滞现象。这对于那些因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供血不足与缺氧状态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放血疗法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加速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和废物,改善组织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2. 免疫系统调节

放血疗法还能刺激身体的免疫反应,促进白细胞和抗体的产生。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放血疗法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3. 疼痛缓解与神经系统调节

对于某些由于血液淤积或炎症引起的疼痛,放血疗法也能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加速新陈代谢来缓解疼痛。此外,它还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异常兴奋,起到安神醒脑、促进晕厥患者快速苏醒的作用。这种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使得放血疗法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时也具有一定的潜力。

五、放血疗法的实际应用与趣闻

放血疗法虽然古老,但在现代医学中仍有一定的应用空间。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个有趣的案例来感受一下它的神奇之处吧!

案例一:伯爵的奇特治疗

曾经有一位英国伯爵因为某种疾病而病倒,医生们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效。最后,古道尔医生决定采用放血疗法。他不仅给伯爵放了300毫升的血,还在他的肩膀上拔了几个罐(图6)。

图6 拔罐放血疗法

然而,伯爵的病情并未好转。古道尔医生急了,开始尝试更极端的方法:剃光伯爵的头发,涂抹刺激性药物在头顶和脖子上,然后用烧红的平底锅直接盖在伯爵头上。伯爵的头顶上立马就起了一个巨大的水泡。结果你猜怎么着?伯爵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它确实展示了放血疗法在某些情况下的疗效。

案例二: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在现代医学中,放血疗法也有其用武之地。比如在治疗麦粒肿这种眼疾时,医生们有时会采用耳尖放血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在患者的耳尖处用三棱针或其他工具刺破皮肤,放出少量血液(图1)。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散,从而缓解麦粒肿的症状。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都表示疼痛减轻了许多,红肿也慢慢消退了。

六、放血疗法的适用人群与禁忌

当然啦,放血疗法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万金油”。在选择是否进行放血治疗时,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综合考虑。

1. 适用人群

高热、神昏、抽搐等症状的患者:放血疗法可以清热泻火,有助于缓解这些症状。

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的患者:放血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症状。

颈椎病患者:放血疗法可以缓解颈椎压迫引起的颈肩痛、颈部发僵等症状。

2. 禁忌人群

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含量过低的患者放血可能导致贫血加重。

心脏病患者:放血可能增加心脏负担。

高血压患者:放血可能导致血压过低而加重病情。

血液疾病患者:如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等患者应避免放血。

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放血可能降低免疫力。

此外,月经期女性、孕妇、哺乳期妇女、身体极度虚弱者以及情绪失常者也应慎重考虑放血疗法。

七、结语

放血疗法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通过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生物力学原理和现代科学验证,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疗法的作用机制,还能为现代医疗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当然啦,在现代医学中已经不再是主流的治疗方法,其应用范围和疗效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选择是否进行放血治疗时,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评论
科普ZSL
学士级
已阅读
06:00
光卍明
学士级
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