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李菁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提起“瘤”,往往大家想到的都是“肿瘤”,但“颅内动脉瘤”并非肿瘤。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它是颅内动脉血管鼓出来了一个“包”。如果不破裂,常没有症状,尤其是小的颅内动脉瘤,通常没有任何症状。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什么样的未破裂动脉瘤要去治疗?现在国内、国外一般认为动脉瘤直径大于7毫米时要治疗。
但对于7毫米以下的颅内动脉瘤是否要治疗,一直是有争论的,比如3毫米的动脉瘤要不要治疗?有争论。为什么有争论?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3毫米的动脉瘤长在直径2毫米的血管上,我们认为这个动脉瘤不小。但是3毫米的动脉瘤长在直径5毫米的血管上,我们认为这个动脉瘤不大。所以说要权衡载瘤动脉的直径,如果血管很粗,可能可以观察,如果血管本身很细,可能就要处理。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要考虑,比如形态、位置、年龄等等。
比如动脉瘤形态很规则,我们认为这种动脉瘤不容易破裂。如果动脉瘤形态不规则,长出一个小角,就认为这种动脉瘤要积极地处理。
第二个是位置,如果长在侧壁上的动脉瘤,它会好一点。如果长在血管分叉部位的动脉瘤,风险会大一点。为什么?因为它承担血流冲击力大,所以位置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
如果患者很年轻,治疗可能会积极一点,因为他未来的预期寿命时间还很长。如果这个患者发现动脉瘤的时候已经是高龄了,80岁、90岁了,会倾向于保守治疗,因为高龄患者可能会因为其他的疾病出现问题,眼睛不要只盯在动脉瘤这个疾病上。
此外,国外很多研究,包括我们国家的一些研究观察了未破裂动脉瘤的变化。动脉瘤的生长并非是一个线性过程,它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长大,然后走一个很长的平台期,不再长大,甚至一直伴随终身。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很小一部分患者会在这个平台期之后,在某些特殊因素的诱发下,再出现一个生长的过程,所以说它是非线性生长。
因为动脉瘤有破裂的风险,而且一旦破裂,会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所以发现了动脉瘤,如果暂时不需要治疗,建议定期随访。
目前按照指南推荐,推荐做MRA的随访,就是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的随访。第一次随访,一般是在发现后的6个月;第二次是12个月,如果这两次都没有变化,我们可以拉长随访间隙,2年、3年、5年,慢慢延长,观察它的变化。
如果动脉瘤在随访期间扩大了,一般建议及时治疗。
颅内动脉瘤治疗方式大概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最传统的开颅夹闭术,有点像夹衣服的夹子去夹东西,把动脉瘤颈夹闭,动脉瘤就不进血了,这个动脉瘤就治愈了。治愈率高是外科夹闭的好处。它的缺点是创伤大,因为它要开颅,这是最传统的方式,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应用的手术方式。
第二个方式叫介入栓塞,更科学的名字叫血管内治疗。顾名思义,它不是从外面去处理这个动脉瘤,而是从血管腔内去治疗。它主要是进行动脉瘤的填塞,让动脉瘤里面不再进血,目前来看,大部分颅内动脉瘤是能够做介入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