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三峡中药科普系列之三峡主要地产中药资源——粗轴油点草

三峡中医药文化馆
原创
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收藏

植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圆柱形,生倒粗毛。叶互生,无柄,卵圆形、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两面均疏生粗糙短毛。聚伞花序顶生或近顶腋生,花序轴和花梗均生淡褐色短毛。苞片小。花疏散,花被6枚,白色,具紫色斑点,矩圆形至披针形,反折。外轮3片较宽,在基部延伸向下膨大呈囊状。雄蕊6枚,花丝稍长于花被片,基部直立或呈管状,围绕花柱之外,上部向外弯垂,有紫色斑点。子房有3棱,花柱细长,柱头高出雄蕊,外卷。萌果矩圆形。

生长环境与产地分布

生长在海拔800~2000米的山林下、荒坡草丛中。巫溪、巫山、奉节、城口、武隆、神农架、建始、恩施、巴东等地有分布。

民间应用

根入药。止咳,利水,消肿。民间用于肺结核咳嗽、水肿、小便不利等。苗族将根用于补虚。

以上内容摘自余甘霖、沈力主编的《长江三峡中草药资源》,仅作为学习研究交流使用,严禁转载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