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三峡中药科普系列之三峡主要地产中药资源——高乌头

三峡中医药文化馆
原创
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收藏

植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直根。茎直立,略有棱,基生叶1片,有长柄,叶柄基部呈鞘状;叶片肾圆形,5~7掌状深裂,裂片倒楔形,下面叶脉被金黄色短毛,边缘较密,上面除边缘外,无毛。茎生叶较小,柄极短。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紫色,约10朵,疏生;萼5片,呈冠状,上萼片圆筒形,侧萼片扁圆,内面顶端密生硬毛;下萼片卵圆形;花瓣2片,具长爪;雄蕊多数,花丝基部扩大成长椭圆形之翼;心皮3个。蓓葵果3枚,无毛。

生长环境与产地分布

生长于海拔800~1800米的山地杂木林下。巫溪、开县、万州、丰都、石柱、丰都、武隆、建始、恩施、巴东等地有分布。

民间应用

块根入药。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活血散瘀。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痛,跌打损伤,胃痛,胸腹胀满,急、慢性菌痢,急、慢性肠炎,瘰疬,疮疖。有毒,内服宜慎。土家族用根磨酒或泡酒治跌打损伤、劳伤。

以上内容摘自余甘霖、沈力主编的《长江三峡中草药资源》,仅作为学习研究交流使用,严禁转载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