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猪蓝耳病用药误区与防控措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官方科普号
收藏

当前猪蓝耳病病原在各类养猪场中普遍存在,该病对种猪繁殖力和商品猪正常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特别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特点是“三高一低”,即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防治比较困难。在当前猪蓝耳病防控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应值得注意。

一、猪蓝耳病的危害

猪蓝耳病可造成母猪妊娠后期流产、死胎、木乃伊和弱仔增多,产房仔猪死亡率增高,肉猪呼吸道疾病增多,严重时引起大量仔猪死亡。对猪免疫正常功能抑制破坏严重。

猪蓝耳病病原很难从感染猪场清除。感染猪蓝耳病病原的猪只可持续带毒、排毒,污染猪舍,是造成猪场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

二、猪蓝耳病流行病学特征

1.易感宿主。猪(可能有野猪)。

2.传染源。感染猪(及亚临床感染猪)。

3.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通过鼻液(一般情况下感染到发病时间约21天)、粪(一般情况下感染到发病时间约35天)、尿(一般情况下感染到发病时间约28天)、乳汁、精液(一般情况下感染到发病时间约92天)等多种途径传毒。病原通过口腔和子宫感染相对困难,其他途径较易,如经血液、唾液、气溶胶等。

间接传播的方式多种;蚊蝇可通过机械性传播;空气传播只限于1~2.5米距离。

病原能够垂直传播。可通过胎盘传播或通过精液传播。

三、猪蓝耳病用药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以为“防疫”就是“打防疫针”,可以“一针安天下”。

当前的养殖场,无论其规模大小,对“防疫”的认识程度都比较高,过去那种拒绝免疫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但是部分人对“防疫”的理解还是很片面的,认为“防疫”就是“打防疫针”,以为可以“一针安天下”,什么病都可以不怕了。实际上,“防疫”是针对疫病流行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采取扑杀发病和隐性感染动物、进行消毒隔离检疫、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注射等各种措施的综合,与建立养殖场生物安全的概念内涵是相同的。真正的“防疫”,除了针对相应的动物疫病进行免疫注射,保护易感动物外,还要采取相应措施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建立检疫、隔离、消毒、封闭饲养和全进全出等项管理制度,能够净化场内的各种疫病,并形成生物安全屏障,阻止外疫的传入。

误区二:发热就用安乃近退烧,抗生素是“万能药”。

目前有10多种猪病都可以导致猪的“高热”和死亡,如猪瘟、附红细胞体病、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病等,均有高热、厌食、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的症状,常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相混淆。但附红细胞体病、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病等猪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避免死亡,应当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相区别。在生猪出现类似“高热”的症状时,要注意对症治疗,科学用药,不宜大量连续使用安乃近等退热药物,因为安乃近能破坏免疫白细胞,大量注射后会使病猪“雪上加霜”。应当结合输液调节体液酸碱平衡,增加葡萄糖、维生素C等解毒、增强抵抗力的药品,再配合适当的抗生素综合治疗。

误区三:做完蓝耳病疫苗就“万事大吉”了。

免疫的概念就是通过给动物人工接种疫苗,使其建立特异免疫力,抵抗相应的传染病侵袭,这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苗。实验室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28天可产生免疫保护力,免疫期为4个月。但是,免疫程序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可照搬照抄别人的程序。

四、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控方案

1.免疫接种措施。建议蓝耳病弱毒苗免疫参考程序如下:

后备种猪:使用前免疫2次。种猪:一年免疫4次。仔猪:有问题猪场首免为14~21日龄,50日龄加强免疫1次。生产稳定时可适当推迟至35~50日龄,100日龄加强免疫1次。

2.适时做好药物保健措施。药物是治病的,有病就要用药,对大型猪场来讲,这种观念不合时宜了,到处找特效药更是下策。在目前猪病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对猪群进行阶段性的药物保健,对预防继发感染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发生蓝耳病的猪场,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疾病。

蓝耳病保健药物参考方案:妊娠母猪定期(2~3个月)在饲料添加药物,分娩舍仔猪断奶前出现眼屎多、腹泻,有呼吸道病症状,产前产后1周在母猪料加药保健;断奶后仔猪拉稀,出现呼吸道病等症状,哺乳期母猪在饲料加药保健;断奶仔猪出现关节炎及呼吸道病问题,断奶前仔猪肌注长效抗生素;保育后期仔猪及生长猪出现呼吸道病等问题,于出现症状前1周饲料加药。

蓝耳病用药参考方案:在饲料添加替米考星。巨噬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趋向机体的感染部位,吞噬并降解侵入的病原体。溶酶体是巨噬的亚细胞器,主要功能是降解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病原体。替米考星在肺中高度集中,在肺巨噬细胞中药物浓度为细胞外几倍。由于大量地集中于巨噬细胞溶酶体中,各溶酶体协同作战入侵的病原体,不仅消灭了病原体,而且加强了巨噬细胞的工作能力,从而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断奶后的仔猪不稳定,即应在哺乳母猪饲料添加药物保健。怀孕母猪进入产房起,每公斤饲料加入替米考星200毫克含20%替米考星制剂(每1吨饲料中添加1公斤),连续饲喂15~20天。替米考星在肺和乳房组织中高度集中,可防治母猪产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或少乳症,减少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和猪支原体肺炎等多种疾病的感染,调整母猪的健康状况。

作者∣广东汕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俊敏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蓝敏(北投)
进士级
已阅
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