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研究员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脂与我们经常食用的动物脂肪和植物油不同,它在血浆中以一种“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通常检测的血脂有4项,分别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们都是血液中的正常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胆固醇是构成人体内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没有胆固醇,细胞就容易破裂而失去功能,而甘油三酯是人体内恒定的能量供给来源。但是如果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则会对许多脏器产生危害,特别是它们会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斑块,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导致血管腔狭窄,这时这3种血脂就成了“坏血脂”。
胆固醇需要与载脂蛋白结合成脂蛋白后,才能在血液中运输,那么,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中含有的胆固醇就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主要负责将胆固醇从肝脏运输到周围组织(包括血管),它的水平增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坏血脂”。高密度脂蛋白主要负责将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运载到肝脏进行代谢,肝脏将胆固醇分解为游离的胆固醇,然后再转化为胆汁酸(可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可见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增高有利于促进外周组织(包括血管)移除胆固醇,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