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山中无老虎,野猪称大王|人与野生动物的边界渐趋于模糊

中国绿发会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11月18日,一头野生东北虎闯入了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吉兴乡长太村,咬伤村民一名,撞坏另一户人家铁门一个。一时间,老虎与人的冲突成为热门话题,压过了频繁在人类活动区域横冲直撞的野猪。

A sounder of wild boar (Sus scrofa). Photo by ariel-shamir via iNaturalist licensed under CC BY-NC 4.0 图源:GBIF

这很正常,毕竟关于野猪闯入人类活动区的新闻,已经不能算是新闻了。而老虎闯入在国内目前来说则是难得一见的。

不过,就当前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变化而言,笔者认为,野猪更具有代表性。

这种代表性,也体现在野猪的“身份”变化上:2000年,《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把野猪收录其中,加以保护。但2023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新调整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野猪又被调出该名录。

20多年,一进一出。进是为了保护该物种种群数量,出则是种群快速恢复,甚至有点“泛滥”。

2024年10月底,在北京门头沟区,一头受伤的野猪闯入了居民家中,此前,在密云、怀柔、延庆、昌平等深山区,野猪下山破坏农田、啃食庄稼的现象也多次出现。

11月21日,一头野猪闯进长江大学武汉校区,撞翻学校大门旁的护栏,快要撞到行人时又换了个方向朝校外跑去。

在江苏,根据最新数据,全省共有野猪1.1万头,其中2023年南京野猪曝光率最高,其中八个区每平方公里约合4.43头。

在我国境内分布的野猪主要为欧亚野猪,除了青藏高原与戈壁沙漠外,其他地方都可以是它们的分布区。它们主要以植物为食,但食性很杂,只要能吃的东西几乎都吃,它们嗅觉灵敏,能用坚硬的鼻子从地面挖掘根和球茎,奔跑速度极快,冲撞力强且会成群活动。欧亚野猪的繁殖率和幼仔的存活率也很高,雌兽的怀孕期是4个月,一胎产4-12头小仔,而且在繁殖旺盛期的雌兽,一年能生两胎,一般4-5月间生一胎,秋季又有另一胎出生。

能吃、善跑、组群、能生,这也是野猪种群在20来年快速恢复甚至令很多地方倍感棘手并发出猎捕令的原因。

不过,猎捕野猪并不容易。

今年6月,南京市江宁区农业农村局发布招标公告,以91.5万元预算采购2024年野猪种群防控技术服务,数量不低于300头。但一家企业中标后,又主动放弃中标资格。据知情人士透露,企业之所以弃标,是因为区农业农村局对捕获野猪无害化处理的要求较高,而该公司人手不足达不到要求。而在鞍山市,在接到群众报警后,三名特警经过几个小时的追逐,分别开枪将其击毙。

虽然现在野猪给很多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但我们仍然不能忽略其生态作用:它们活动范围大,通过奔跑、觅食、排泄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它们啃食较低位置的树枝、用鼻子拱地帮助森林系统的更新循环;它们捕食小型动物如老鼠和蛇,同时又为大型食肉动物所猎捕……

人为控制野猪数量是一种应急处理办法,但从生态链角度来看,还可以发现,野猪种群的迅速壮大,与这一物种缺少虎、豹、豺、狼等天敌的制约也密切相关。

东北虎也是野猪的天敌。有专家曾指导民众通过播放东北虎的声音、布设东北虎的粪便等方式,帮助防控野猪。不过,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只闯入村庄的东北虎,如果是为觅食而来,显然它并没有幸运地遇到一只食谱范围内的野猪。

但不管是东北虎进村,还是野猪进城,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正在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断深化而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通过一个个热点时间,一则则新闻报道,模糊了原本看似清晰的人与野生动物,或者更具体说是人与中大型野生动物的边界,在未来,这种人与野生动物“短兵相接”的情况也将越来越多。

不论是更广泛、充分的建立野生动物迁徙廊道,还是做好公民与野生动物遭遇的应对能力提升,我们都需要对这一情况保持清晰认知并有所准备。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文 | Tammy

审核 | cherry 橡树

排版 |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