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让自己饿着!”
这是长辈们最爱说的一句话
对于挨饿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
对身体会不会不好呀?
饿,甚至是痛苦的代名词
近日
有关饥饿会启动长寿基因的相关话题
引发热烈讨论
大家纷纷表示:
“说服自己减肥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原来
对于不愁吃穿的现代人来说
饿一饿 不只是减肥
甚至是长寿的重要秘诀
对身体好处多多
一起看看吧~
每天只吃七八分饱
2 年后,他们身体更好了 饥饿与人类健康的研究,科学家其实已经研究了很多年,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拿到了不错的反馈。
最有名的研究,是一项叫 CALERIE 的长期跟踪项目:研究者对 218 名参与者进行了为期 2 年的热量饮食限制和身体、心理监测。这群人必须在 2 年内保持每天只吃身体所需 75% 的能量的食物,也就是说持续维持七八分饱的状态。
结果他们:体重轻了;血糖好了;血脂改善了;血压降低了;激素水平变稳定了;情绪也更稳定了。
而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的一项研究甚至还发现:饥饿感可以延长寿命。而且,并不需要真的饿,只要精神上饿一饿,就能长寿。
科学家在果蝇身上找到了这一惊人的发现:产生饥饿感的这群果蝇的寿命比普通这一组长了不少。在存活率相同(75%)的情况下,饥饿组的寿命约是正常组的 1.5 倍。饿一饿,为什么对人和动物产生那么大影响,科学界还是有一些新发现的。
饿一饿 给身体时间清除身体里的垃圾
吃太饱,昏昏欲睡。饿一饿,更精神!生活中的这种感受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项关于间歇性饿一饿的研究,就发现,偶尔饿那么一饿,身体的垃圾就会变少。研究人员招募了 39 例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把他们分成 2 组:
一组是采用间歇性饿一饿:每周 2 天严格限制 70% 左右的能量摄入,另外 5 天随意进食;简单理解,一个礼拜有 2 天,按照每顿 7 分饱去吃;
另一组就是正常的饮食习惯。
经过 8 周的时间,科学家发现间歇性饿一饿组的肠道环境发生有趣的改变: 内毒素(脂多糖)在体内的水平降低了。
脂多糖是一种来源于细菌,在肠道内常见的内毒素,浓度升高会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图片来源:文献同时还观察到肠道里的有益菌明显变多了。科学家猜测,在当下环境下,当我们吃得多、吃得过饱的过程,让我们的身体一直处于过度忙碌的过程中。
想象一下,你现在的生活,是不是从起床到睡觉前,都在不停地吃吃吃吃:9 点的早饭,12 点的中饭,3 点的下午茶,6 点的晚饭,9 点的夜宵……嘴下班了,身体还要加班!
而适当的饿一饿会让身体不用负担过多的能量代谢,可以有富余的力量促进有益健康的菌群生长,塑造一个更为健康的肠道环境,让我们的肠道更有力量去清除垃圾。
一些小鼠实验甚至发现,饥饿还可能启动激发肝脏、脂肪、大脑和肌肉中称为自噬的“细胞清洁系统”,加速清除身体里的有害物质和受损细胞等“脏东西”。相反的,如果吃太饱,清洁系统就很难完全苏醒,会让更多对身体的有害物质在身体里积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饥饿就像是一个暂停的信号,告诉身体“嘿,就是现在,该做一下大扫除了”。
饿一饿 让身体代谢按照生物钟的节奏来
对于不少上班族来说,不仅吃得太饱,还越吃越晚。
我们的生活作息,从以前天还没黑,一家人整整齐齐坐在一起吃晚饭;到现在,早饭是 12 点吃的,晚饭是 10 点吃的。这样的饮食习惯,本身就已经打破了我们上万年形成的内在生物节律,让我们的身体更难处理多余的能量。
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研究,就招募志愿者,体验不同时间挨饿,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
科学家们招募了 82 名志愿者,分为 3 组:
一组是晚上挨饿,即上午 6 点到下午 3 点之间可以随意“炫”饭,其余时间挨饿;
一组是早上挨饿,即中午 11 点到下午 8 点之间可以随意“炫”饭,其余时间挨饿;
最后一组是想吃就吃的对照组,也就是可以一天都能随意“炫”饭。
这样的挨饿模式持续了 5 周,5 周后发现——比起想吃就吃的人,一天中无论是早上挨饿还是晚上挨饿,空腹血糖都有明显改善。
同时,挨饿组的体重、体脂率也有所下降,这种结果可能与能量摄入减少有关,毕竟吃得时间变少了,总能量在不知不觉中就减少了。但只有晚上挨饿组的胰岛素抵抗明显下降。
不同组 5 周干预前后的变化
科学家分析,因为长期的生物进化导致白天对于食物需求更大,身体新陈代谢更快。 而到了晚上,身体逐渐向睡眠期间的代谢状态回落,对能量的需求更小,新陈代谢的速度也减慢。
已有一些的研究发现,同样热量的东西白天吃和晚上吃,晚上的脂肪代谢能力差多了,也更容易被身体存储下来。
想想也是呀,当你吃得饱饱入睡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还需要花力气去处理食物,而不是处于更好的休息和修复模式。
记得给身体一些休息时间
现代社会,食物真的太丰富了,诱惑太多,人类早就不只是满足于「吃饱」那么简单了。
过多的能量摄入、没有足够的消耗,现代人不少健康问题真的是“吃饱了撑出来的”,肥胖只是身体给出的信号——它已经不堪重负了。
除了美食,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过度饱和的状态:
永远刷不完的短视频、图片消息,只要在线永远不缺「即时快乐」;
电话、聊天软件,毫秒必达的社交关系,让人与人之间挨得过分紧密;
光速的生活节奏,孩子、房子、车子、票子,总有双隐形的手推着我们往前。我们的生活也是,可不能太满了呀。饿一饿,停一停,挺好。
友情提醒:
饿一饿,不是节食,七八分饱就好。也不适用于儿童、容易低血糖、有胃肠疾病及其他特殊疾病人群。更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别吃太饱,别吃太晚,对身体就有好处。
参考文献
[1] K. J. Weaver et al. ,Effects of hunger on neuronal histone modifications slow aging in Drosophila.Science380,625-632(2023).DOI:10.1126/science.ade1662
[2] Xie Z, Sun Y, Ye Y, Hu D, Zhang H, He Z, Zhao H, Yang H, Mao 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or time-restricted eating in healthy volunteers without obesity. Nat Commun. 2022 Feb 22;13(1):1003. doi: 10.1038/s41467-022-28662-5. PMID: 35194047.
[3] Guo Y, Luo S, Ye Y, Yin S, Fan J, Xia M. Intermittent Fasting Improves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and Alters Gut Microbiota in Metabolic Syndrome Patient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1 Jan 1;106(1):64-79. doi: 10.1210/clinem/dgaa644. PMID: 33017844.
[4] Tang D, Tang Q, Huang W, Zhang Y, Tian Y, Fu X. Fasting: From Physiology to Pathology. Adv Sci (Weinh). 2023 Mar;10(9):e2204487. doi: 10.1002/advs.202204487. Epub 2023 Feb 3. PMID: 36737846; PMCID: PMC10037992.
[5] WHO Expert Consultation. Appropriate body-mass index for Asian popula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Lancet. 2004 Jan 10;363(9403):157-63. doi: 10.1016/S0140-6736(03)15268-3. Erratum in: Lancet. 2004 Mar 13;363(9412):902. PMID: 14726171.
[6] Dorling JL, van Vliet S, Huffman KM, Kraus WE, Bhapkar M, Pieper CF, Stewart T, Das SK, Racette SB, Roberts SB, Ravussin E, Redman LM, Martin CK; CALERIE Study Group. Effects of caloric restriction on human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outcomes: highlights from CALERIE phase 2. Nutr Rev. 2021 Jan 1;79(1):98-113. doi: 10.1093/nutrit/nuaa085. PMID: 32940695; PMCID: PMC7727025.
[7] Martinez-Lopez N, Tarabra E, Toledo M, Garcia-Macia M, Sahu S, Coletto L, Batista-Gonzalez A, Barzilai N, Pessin JE, Schwartz GJ, Kersten S, Singh R. System-wide Benefits of Intermeal Fasting by Autophagy. Cell Metab. 2017 Dec 5;26(6):856-871.e5. doi: 10.1016/j.cmet.2017.09.020. Epub 2017 Oct 26. PMID: 29107505; PMCID: PMC5718973.
作者|刘遂谦 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认证,临床执业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