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 舒 西安医学院
周 伊 西安医学院 副教授
审核:肖新莉 西安交通大学 副教授
我国女性痛经发生率较高,多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近八成的女性有痛经现象。我们经常会听到“痛经吃镇痛药容易上瘾”的说法,多数人忍受痛经不敢吃药,难道就应该硬生生“享受”生理期带来的痛苦吗?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原发性痛经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无器质性病变,占痛经的90%以上。而继发性痛经是由生殖器官发生病变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那么,原发性痛经是如何发生的呢?
月经期前列腺素分泌明显增加,刺激子宫平滑肌和血管收缩,以便于经血排出。若前列腺素产生过多,肌肉和血管收缩过度,子宫肌肉缺血,可导致疼痛性痉挛,也就是痛经。此外,精神因素也可造成痛经,经期若出现紧张、激动、抑郁等不良情绪,也会加剧子宫肌肉的收缩,发生痛经。
常见的痛经常伴随着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症状,严重者面色发白、出冷汗。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究竟什么样的镇痛药容易上瘾?
药物成瘾是药物滥用的后果,指习惯于摄入某种药物而产生的一种依赖状态,撤去药物后可引起一些特殊的症状即戒断症状,又称药物依赖性。
戒断症状在生理上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焦虑、意识模糊、打哈欠、流涕、流泪、腹痛、呕吐、腹泻,甚至发生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虚脱等严重的躯体损害症状,心理上则表现为对药物的异常渴求。当再获得足量药物后,症状即可消失且产生欣快感。
常见镇痛药分为阿片类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阿片类镇痛药原料包含罂粟,易造成药物成瘾。这跟毒品成瘾的严重后果一样,所以国家对这类药物有严格的管控措施,我们平时购买不到。
日常在药店买的镇痛药都是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如布洛芬、酮洛芬、甲氯芬那酸、双氯芬酸、甲芬那酸、萘普生。其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防止子宫肌肉过度收缩痉挛,所以完全不用担心痛经时吃镇痛药会上瘾。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吃药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对于痛经的女性来说,吃药的最佳时间是月经刚来时提前抑制过多的前列腺素生成。痛经发生时,体内前列腺素水平已经过高,此时再吃药只能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要等到体内前列腺素消耗至正常水平时疼痛才会缓解。因而小仙女们掌握好自己的痛经发作规律,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控用药最佳时间,有效减轻痛经症状。
四、如何正确服用镇痛药?
1.服药期间大量喝水。喝足量的水可以有效溶解药片,增强其反应速率,还可以加快排尿,促进身体排出药物毒素。
2.避免药物混用。混用药物可造成药物成分重叠和过量,或药物成分间可能互相发生反应,造成药效降低或者引起严重不良后果。
3.服药期间禁止饮酒。非甾体抗炎药本来就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若再饮酒可能导致消化道溃疡或出血。饮酒也会影响药物毒素的排出,加重肝脏解毒的负担。
4.详细阅读说明书。剂量和用药次数都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来服用,不可随意增加用量和频率。
五、服用镇痛药有哪些不良反应?
前列腺素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调节等功能,因此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会产生一定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功能紊乱,如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长期使用镇痛药会导致出血或者溃疡。痛经时本身就会有一些胃肠道不适的症状,不要误认为是吃了镇痛药的不良反应。痛经时镇痛药常是每月间断使用,一般不存在“长期使用”的不良风险。
六、如何预防痛经
1.注意保暖。腹部受寒易导致宫寒痛经,可以采用热敷腹部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
2.做好饮食管理。忌冷、辣等刺激性食物和酒精,平衡体内前列腺素水平。
3.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经血排出,还会产生缓解疼痛的内啡肽等神经递质,降低前列腺素水平。
4.保持舒畅心情。不良情绪会加重子宫肌收缩,引发痛经。
5.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