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冬不养肾,春易病!” 这份冬季“补肾”指南请查收!

湖南医聊
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
收藏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中医认为,人体衰老与寿命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肾气的强弱。因此我们要重视肾的保养,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的目的。冬季对应的是肾,所以现在正是补肾强身的最佳时间。

一、为什么要补肾?

中医认为,肾的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与人的骨骼、牙齿、耳朵紧密联系。肾气充足的人,精力充沛、眼睛有神、头发润泽发亮、面色有光泽、牙齿坚固有力。反之,肾气不足,人体将出现易疲劳、腰膝酸软、眼睛无神、脱发或白发等症状。

益阳市中心医院专家提醒,在冬季,肾气不足的人,抵御寒冷的能力差,人体免疫力也相对较弱。合理补充肾气,可调节机体适应气候的变化,远离因新陈代谢失调而引发的疾病。

二、如何补肾?

1、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化生、肾精的保养有着重要作用,睡眠能养精益气、健脾养胃、强筋健骨、美容养颜。

临床发现,许多肾气不足的患者有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注意随时添衣,不纵欲,以养护我们的肾精。

2、适量运动

保持适当的运动,气血运行才能通畅。肢体运动,由肝肾所支配,适当的运动有养肾之功。肾所对应的季节是冬季,因此在冬季更要坚持适当的锻炼,以达到养肾、畅通气血的能力。

但要注意,冬主收藏,在冬季一定不能做剧烈运动,尽量避免少出汗,可做一些柔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爬山、八段锦、太极拳等。

3、多食黑色食物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人体肝、心、脾、肺、肾五脏分别与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相配伍。“肾主冬”,因而冬季养生重视补肾,而“黑色入肾”,故以食“黑”为补。

中医学认为,黑色食物具有补益肾精、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黑色食物的颜色主要来自于其中的花青素,这种植物色素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

此外,黑色食物中所含的抗氧化成分也比浅色食物要高。平时可以多吃一些黑芝麻、黑木耳、黑米、桑葚、黑豆等食物,以达到补益肾气、延缓衰老的作用。

4、按摩腰部

腰部有很多穴位,如命门穴、肾俞穴、腰阳关穴、腰眼穴等,平时可经常按揉或叩击腰骶部,摩擦腰部两侧,活动腰臀部,每天早晚各一次,能温补肾阳、舒筋通络。平时散步时,用双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肾俞穴:

(1)定位:在腰部,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方法:双腿并拢坐于床边,手掌对搓直到手心发热,然后轻轻贴在后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的肾俞穴,直到有热感为止。

(3)功效:早晚各一遍,每次按摩200次,肾俞穴是补肾穴,按摩可强肾纳气。

5、保护足底

肾经起始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

足底有许多穴位,睡前按揉脚心的涌泉穴或者用中药泡脚,可起到养肾固精的功效。

涌泉穴:

(1)定位: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

(2)方法:睡前用热水泡脚,按揉足心涌泉穴有酸胀感为宜。泡脚水温为40℃左右,最佳时间为晚上19-21时。

(3)功效: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坚持泡脚、按揉足心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肝肾的功效。

推荐足浴方:艾叶30克、鸡血藤20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食用盐5克。

参考资料

1. 中医基础理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针灸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陈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评论
飞马腾空
大学士级
阅读理解
202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