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溯源人类饮食进化:打破“纯肉饮食”迷思,探寻健康真谛

科普文迅
原创
发表科普类文章,涉猎天文地理军事生物等,希望大家喜欢
收藏

作者段跃初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打开社交媒体,各类饮食理念扑面而来。其中,推崇动物基饮食的“肉系网红”们风头正劲,保罗·萨拉迪诺医生便是代表人物之一。他袒露上身,肌肉紧绷,挥舞着屠夫锯切割牛股骨,在众人欢呼声中,挖出一勺骨髓投喂给身旁年轻女子,画面极具冲击力。萨拉迪诺不仅活跃于TikTok,分享吃肉“心得”,还著书立说,推出相关饮食书籍、创办售卖器官类补剂的公司,宣扬动物肉与内脏至上,贬低蔬菜价值,坚称传统食物金字塔应“倒置”,胆固醇无害,吃肉才是健康、强壮与活力的秘诀。

追随萨拉迪诺这类“肉系网红”的拥趸不在少数,TikTok、Instagram 和 YouTube 充斥着推销肉食菜单的博主。他们口中的饮食方案常打着“祖传”旗号,号称复刻古人吃法,贴合人类进化规律,只要依此进食,身体便能蓬勃发展。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当我们拨开迷雾,深入考古、人类学与生物学研究领域,会发现人类真实的饮食进化故事,远比想象中复杂、多元。

肉类在人类进化中的角色演变

肉类在人类进化历程里,无疑扮演过关键角色。约 200 万年前,直立人出现,彼时人类身体比例趋近现代,长腿、短臂、小脑瓜、大容量大脑渐次成型。几乎同一时期,最早的石器与带切割痕迹的动物骨头现身,锐利石器让早期人类得以分解大型动物,获取高热量、易消化的肉类,为大脑发育“供能”,也促使肠道组织精简,开启良性进化循环。

但这只是人类饮食进化拼图的一角。往前追溯,人类所属的高等灵长类分支,起初以水果为食;人属祖先出现后的前几百万年,饮食结构仍以植物为主,类似现代黑猩猩与倭黑猩猩,靠果实、坚果、种子、根茎,偶尔搭配昆虫与小哺乳动物果腹,鲜少留下吃肉痕迹。

埃塞俄比亚迪基卡地区曾出土 339 万年前疑似屠宰痕迹的哺乳动物骨头碎片,可能是南方古猿阿法种(著名“露西”化石所属物种)所为;肯尼亚洛梅奎遗址 330 万年前的石器,大概率也是古猿打造。不过,二者均属偶发孤立事件,此后数十万年,相关证据寥寥。直至 200 万年后,肯尼亚坎杰拉南部遗址才留存下人类持续食肉的证据,早期人类长途搬运石料打制工具,猎杀、捡拾羚羊、牛羚等动物,反复在此屠宰。

即便如此,吃肉之风也未一路高涨。华盛顿大学 W. 安德鲁·巴尔团队研究发现,260 万至 120 万年前,吃肉证据增多是样本偏差所致,无法佐证“吃肉造就人类”一说。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古人类学家布里安娜·波宾纳直言:“人类饮食变化并非线性,本质是饮食拓宽,我们向来是杂食动物。”

被忽视的早期人类饮食“配角”

肉类之外,早期人类的食谱堪称丰富多彩。坎杰拉遗址出土石器磨损痕迹显示,多数曾用于切割草本植物及地下根茎;耶鲁大学杰西卡·汤普森推测,早期人类屠宰动物可能意在获取脂肪,规避蛋白中毒;临水而居的祖先,则把目光投向河湖里的鱼、贝类等水产;烹饪技术发明后,熟食进一步扩充热量来源;牙齿化石研究也给出线索,南非南方古猿 sediba 牙结石中发现植物微屑,尼安德特人牙齿既有捕猎大型动物痕迹,也残留着豆类、谷物、烤淀粉颗粒,甚至个别样本只含松子、苔藓、蘑菇,不见肉类踪影。

现代科技手段助力下,科学家还从牙结石细菌 DNA、牙齿微观磨损纹理中找答案。研究发现,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类口腔中有特定链球菌,偏好淀粉类食物糖分,暗示高碳水饮食曾推动人类大脑进化;牙齿形态与微磨损研究表明,人类祖先饮食愈发多元,适应不同食物类型,从专攻硬食的古猿牙齿,到更擅处理杂食的人类牙齿,就是明证。

现代“狩猎采集者”的饮食启示

为佐证动物基饮食,“肉系网红”常拿坦桑尼亚北部的哈扎人说事,宣称他们不爱蔬菜、肉食至上。可深入哈扎部落实地考察的人类学家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杜克大学赫尔曼·蓬策多年研究发现,植物食物常年占哈扎人饮食一半以上,不同季节、月份,哈扎人饮食灵活多变,有时主食蜂蜜,有时狂吃根茎蔬菜,偶尔才大啖肉类。

全球范围内,狩猎采集群体大多遵循相似饮食模式,动植物食物热量各占一半。这种混合策略优势显著,狩猎获取高蛋白、高脂肪肉类,采集储备稳定的植物食物,相辅相成,不仅满足个体热量需求,还产生盈余,支撑人类独有的漫长童年期与大脑发育耗能,彰显人类饮食灵活性与适应性。

破除饮食单一论,拥抱多元选择

综合化石、考古与民族志证据,能清晰看到:大自然从未给人类钦定单一饮食模式。祖先饮食随时间、地域、环境大幅变动,季节更迭、气候变化、迁徙拓荒,都促使他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正因如此,人类进化出适应多元食物的能力,现代狩猎采集者的多样饮食结构,也侧面印证不同搭配均可维系健康,远离工业社会常见“富贵病”。

面对琳琅满目的饮食方案,我们该何去何从?蓬策建议:大胆尝试不同饮食,找到契合自身的那款,切勿轻信“唯一正解”。健康饮食没有固定套路,了解人类饮食进化历程,是为打破刻板观念,明白食物选择本应多元、包容。毕竟,人类成功繁衍至今,靠的不是偏执一端,而是兼收并蓄、灵活应变,在饮食世界里同样如此。

回溯往昔,从生食到熟食,从植物主导到荤素搭配,人类饮食进化波澜壮阔;展望未来,愿我们以科学为指引,挣脱“网红饮食”枷锁,在餐桌方寸间,重拾祖先那份饮食智慧与豁达,滋养身体,奔赴健康生活。毕竟,饮食不仅关乎饱腹,更是链接过去、当下与未来的文化密码与生命基石,值得细细品味、审慎抉择。

参考文献:To Follow the Real Early Human Diet, Eat Everything/“Scientific American” Magazine

评论
飞马腾空
大学士级
202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