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三有青年——多尾凤蝶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官方科普账号,以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目的
收藏

众多昆虫种类中蝶类的颜值可以说是数一数二了,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都能保持高质量的观赏性。将“颜值”用在蝴蝶上,并不是指它的脸,蝴蝶成虫的脸长这样:

图片来源:《普通昆虫学》第2版

蝴蝶有着一对大大的眼睛,倒是很符合人类的审美,但大到占满整张脸的面积,从这样的脸上,说实话审不出太多美感来。

其实,蝴蝶的颜值主要体现在翅上,还有飞行起来的体态。蝴蝶翅上密布鳞片,各种单色鳞片的覆瓦状镶嵌排列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图案,飞起来姿态翩翩,像极了正在起范儿的舞者,这些习性特征正合人类的审美观。由于人类追求的观赏性,蝴蝶被作为观赏商品进行交易买卖,其中一些非法交易催生了少数人的非法捕捉行为,再加上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的破坏,导致一些数量稀少的蝴蝶种类濒临灭绝。

要知道蝴蝶的色彩是为了帮助它在自然界中隐藏,不易被天敌发现;翅面漂亮的色彩可以吸引异性,获得交配、传宗接代的机会,并非为人类所用而生。它们起源于几亿年前,闯过大风大浪,却没想到被人类发现之日,竟是它们灭族之始。

国家为了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在2000年8月发布实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昆虫纲也有很多种类列入了三有名录中。

“三有青年”的家族今天的主角——多尾凤蝶,就是名副其实的“三有青年”,属于鳞翅目凤蝶科锯凤蝶亚科尾凤蝶属。在尾凤蝶属家族中,各个都是世界罕见的珍贵蝶类,目前该属的种类已经全部列入三有名录,共有7个种:多尾凤蝶(Bhutanitis lidderdalii) 、不丹尾凤蝶(Bhutanitis ludlowi)、三尾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二尾凤蝶(Bhutanitis mansfieldi)、丽斑尾凤蝶(Bhutanitis pulchristriata),玉龙尾凤蝶(Bhutanitis yulongensis)、玄裳尾凤蝶(Bhutanitis nigrilima)。

其中多尾凤蝶、三尾凤蝶又有亚种,多尾凤蝶的3个亚种为:指名亚种B. l. lidderdalii (分布在东喜马拉雅)、B. l. spinosa (分布在横断山区) 、B. l. ocellatomaculayta(现已灭绝,曾分布在泰国)。三尾凤蝶的2个亚种为:三尾凤蝶指名亚种(B. t. thaidinna)、三尾凤蝶东川亚种(B. t. dongchuanensis)。主要生活在云南、四川、陕西、甘肃和西藏等地区。

它的家族名称——尾凤蝶属的确定,直到1992年才被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周尧教授更正,此前一直被叫作褐凤蝶属。

不丹国蝶与不丹尾凤蝶多尾凤蝶被不丹定为国蝶,在不丹的山区中被首次发现,生活在高海拔的阴冷的山区,因翅面绝妙的斑纹,被称为“高山美人”。

尾凤蝶家族中还有一位是不丹尾凤蝶,它的名字里虽然带有“不丹”二字,但并非不丹的国蝶。“不丹国蝶”的称号已经配给多尾凤蝶,不丹尾凤蝶只是分布在不丹国区域的一种蝶类,但也是极其罕见的珍贵蝶类。总之,记住“不丹的国蝶”和“不丹尾凤蝶”是两个不同种的蝶类。

不丹尾凤蝶(左)与不丹国蝶——多尾凤蝶(右)

图片来源:ifoundbutterflies.org

眼珠在它俩之间转来转去,发现找茬游戏都没设这那么高难度的,很难准确描述两者的关键区别,但这难逃科学家的眼睛,将两种蝴蝶拼在一起来比较后,确实能找到一些明显的外部特征区别,主要的差异点集中在后翅的尾部,请看下图:

左:不丹尾凤蝶,右:多尾凤蝶(不丹的国蝶)外部特征对比

图片来源:ifoundbutterflies.org

“高山美人”多尾凤蝶是尾凤蝶属的模式昆虫,可以理解为是尾凤蝶属的经典代表,昆虫分类学家通过对多尾凤蝶开展科学研究,可以发现尾凤蝶属的种类所具有的普遍生命现象。

话说“好戏在后头”,多尾凤蝶前翅上的白条纹看起来像夜色中泛着粼粼波光的湖面,再看后翅果真是不简单,彩色的斑纹有黑色打底,把气质这块拿捏得死死的,看到的人两眼都挪不开了,“高山美人”称号实至名归。

多尾凤蝶(Bhutanitis lidderdalii)

图片来源ru.wikipedia.org

上图看的标本是通过人工整理后的体态,翅平展,与身体呈90°,可以全面地展示它的形态特征。在自然界活跃的多尾凤蝶,只有飞行时才会展开翅膀,休息时双翅合并立在背上,这时可以看到他的翅背面,淡粉色的斑纹与正面大红色的相比又是另一种温柔的气质,名副其实360°无死角的美。

多尾凤蝶指名亚种(B. l. lidderdalii)

图片来源:ifoundbutterflies.org

科学家式的外观描述当我们看到多尾凤蝶时,高频语句“这个蝴蝶好漂亮”。这对于科学家来说完全不够用,他们需要用专业的语言来记录多尾凤蝶的特征,以便让后人对照鉴定,再见到时可以明确地说出“这个多尾凤蝶长得不错!”

多尾凤蝶成虫翅展90-110mm,菜地里常见的菜粉蝶翅展45-55mm,前者大约是菜粉蝶的2倍大。多尾凤蝶从触角到腹部都是黑色,黑底让翅面上的彩色更加鲜明。共有两对翅膀,分为前翅和后翅,两边翅膀相互对称。不信你仔细找茬,翅上的条纹单看觉得杂乱无章,但对比左右两边的翅,无论斑纹颜色还是形状,都是相互对称的。不光多尾凤蝶是这样,所有昆虫的身体都是左右对称的,可以说是相当完美。

多尾凤蝶指名亚种(B. l. lidderdalii)

图片来源:ifoundbutterflies.org

前翅上有7条细的黄白色斜纹,后翅外缘有3支长的尾状突,臀区有大圆形深红斑及黑色天鹅绒斑,黑色斑中间有2个带白点的淡蓝白色斑。这样专业词汇的描述,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还是直接上图实用一些,因此初级的鉴别用图鉴,遇到两种非常相似的,通过图片对比很难区分时,就得对照专业的文字描述才能准确鉴定。

蝴蝶翅上的斑纹是做物种鉴定的重要外部形态依据,昆虫学家把翅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有些昆虫存在雄雌二型现象,从翅面的花纹来看似乎是两种昆虫,但昆虫学家利用分类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鉴定出虽然它们外观长得不一样,但其实是一个物种。很多昆虫种类的雄性外观要比雌性好看,雄性生出这副帅气样,主要目的也为了吸引雌性,给一个让它把整套祖传染色体继续传下去的机会,典型的“你负责美丽、我负责生产”的完美分工。

生活习性多尾凤蝶为单食性昆虫,只取食马兜铃属的植物,在不丹地区,原生地多尾凤蝶只取食马兜铃属的西藏马兜铃,是极度狭食的昆虫。

它的成虫平均有40天,喜欢栖息于海拔2000米左右,气候温和、冬季干旱晴朗、夏季较为潮湿的高山林中,由于生活环境的高要求,一年中发生的代数也受到了限制。

多尾凤蝶1年发生1代,这生产速度比起我们常见的蝴蝶——菜粉蝶(菜青虫),真是太慢了,菜粉蝶在华南地区1年最多发生9代。双尾凤蝶种群繁殖速度慢,种群扩张慢,极易受外界因素例如人类捕捉、栖息地破坏等原因导致种群灭绝,因而人类小心保护它;菜粉蝶对环境要求低,种群繁殖速度快,大到跟全世界的人类抢菜吃的程度,即使人类大力消灭它,它也不需担心灭族之事。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它们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

搭讪方式多尾凤蝶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类型,一生有4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幼虫为咀嚼式口器,取食马卵叶马兜铃为主;成虫为虹吸式口器,像一根吸管,只能吸食液态食物,例如蜜源植物花粉、苔藓表面液体、浅泥潭水分等。

雌蝶通常忙着访花、寻找合适的产卵位置;雄蝶到处翩飞,寻找合适的交配对象。当雄蝶锁定雌蝶后,它会主动飞到雌蝶上方,用足轻轻地击打雌蝶的触角和前翅搭讪,反复轻击几次,如果搭讪成功,雌蝶会放下手中的活,与雄蝶共同盘旋飞向空中,时不时有机会双尾相触,后续是否能够成功交尾,就得看雄蝶的表现了,它们会时高时低地飞,一下飞到树林里,一下飞到空旷地,活动范围广,像是雌蝶在考察雄蝶的各项技能。

繁殖后代 雌蝶产卵时会仔细挑选位置,首先是一定要将卵产在幼虫爱吃的马兜铃的叶背,同时还要求是长在开放冠层的阔叶林环境中的马兜铃。雌蝶选址这么讲究,为的是让下一代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环境,吃喝不愁。在对后代的关爱和期望中,人与蝶之间找到了一点点共性。

“三有家族”欣赏

玉龙尾凤蝶(Bhutanitis yulongensis)

图片来源: Insecta.pro

如此自然绝美之物濒临灭绝,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类,在认识了它们之后,应该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觉悟:保护它!全球变暖、采挖寄主植物马兜铃、野外非法捕采进行标本贸易等等,这些人类活动对它们的生存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保护珍稀蝶类,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等.2011. 普通昆虫学[M].2版.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张志中.2019. 大理地区多尾凤蝶的生活史及产卵偏好初步研究[D]. 昆明: 云南大学.

曾全,易传辉,和秋菊,等2014.尾凤蝶属昆虫研究概况[J]. 湖北农业科学, 53(19): 4516-4519.

图片来源见图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