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赵女士平日里身体健康,最近感觉餐后上腹部饱胀不适,起初她并未在意,以为是工作压力大导致的消化不良。
然而,随着症状逐渐加重,赵女士前往当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窦部有一片黏膜异常,不排除萎缩性胃炎或早癌。为求进一步诊断,赵女士来到了汉寿县人民医院。
汉寿县人民医院医生根据赵女士的病史,建议她进行精查胃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通过精查胃镜的放大和染色功能,医生清晰地观察到病灶具有明显的肿瘤性结构和异常血管,初步判断为早期胃癌。
▲患者精查胃镜下初步判断早癌图片
随后,赵女士接受了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在胃镜下,医生成功将病灶完整切除,并进行了病理分析,最终确诊为分化程度相对较好的早期胃癌。
由于发现及时,赵女士不仅避免了癌症的进一步恶化,还保留了完整的胃功能。术后,赵女士恢复良好,对生活充满了新的希望。
一、什么是精查胃镜检查?
精查胃镜检查,是采用能放大80-100倍的高清胃镜、采用电子染色技术、胃粘膜表面喷洒色素等多种方法,发现肉眼无法发现的早期胃癌的一种技术。
二、为什么要做精查胃镜检查?
精查胃镜检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好办法。
早期阶段的胃癌往往隐藏得很好,有时候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发现。
精查胃镜检查则是对胃粘膜色泽改变(例如色泽斑驳不均的萎缩性胃炎)、微小的高低不平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对可疑的病变采用电子染色技术将可疑病变与周围正常区域区分开,然后对病变进行高倍放大,可有效分辨出消化道黏膜的早期病变,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定点活检,可及时发现癌前病变、早期阶段的胃癌。
三、早期胃癌有哪些微创处理技术?
早期胃癌可以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病灶完整切除并保留消化道解剖及功能的完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1、对于浸润深度比较浅、没有转移的早期胃癌可以通过胃镜下微创切除。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2、胃镜下切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预后良好等特点。
3、胃镜下切除早期胃癌或者癌前病变后,医生还需要结合最终的病理结果,判断是否切除干净、胃癌是否有转移风险,然后判断是否为根治以及是否需要追加手术治疗。
4、胃镜下微创根治后还需要定期胃镜复查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监测。
四、精查胃镜检查与普通胃镜检查有什么区别?
1、术前准备
精查胃镜术前需使用去泡剂和去黏液剂以清除胃腔内黏液,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精查胃镜需要患者更稳定地配合,如静脉全麻,以便更详细的观察和操作。
2、检查方法
精查胃镜需要使用放大内镜进行放大、电子染色及色素染色。
3、检查时间
常规或普通胃镜检查时间通常为10-15分钟,精查胃镜用时更长,一般20分钟以上。
五、哪些人需要做“精查胃镜”检查?
1、既往胃镜检查曾提示存在中重度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肠化)、胃粘膜异型增生、Barrett食管等病变,这些病变被认为是胃癌或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2、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者;
3、具有胃癌或食管癌的其他危险因素(例如:胃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吸烟、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精查胃镜是一种有效的早期胃癌筛查方法,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精查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提高治疗效果。
来源:汉寿县人民医院 宣传科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