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感觉“反酸”是怎么回事?——胃食管反流病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原创

美美地大吃大喝完后却有反酸的感觉,还有点胃灼热(俗称“烧心”),这是得了啥病? 很多人认为这只是胃部不舒服,其实这很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发出了信号。

1、胃食管反流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食管疾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相应的食管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典型症状是烧心、反流和胸痛,也可有反食、吞咽困难、吞咽痛。反流就是我们常说的“反酸”,是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现象。不典型的症状有上腹痛、嗳气、腹胀、上腹不适、咽部异物感等。反流可造成食管损伤,表现为糜烂性食管炎(即反流性食管炎),还可引起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伤。

2、哪些人容易得胃食管反流病?

(1)中老年人:目前普遍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尤为注意。

(2)男性: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调查显示其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4:1。

(3)肥胖:肥胖是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中度危险因素,超重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4)吸烟:经常吸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

(5)饮酒:很多研究发现,饮酒与胃食管反流病显著相关。调查发现,每周饮酒7次以上及大量饮酒都与此病相关。

(6)精神因素:研究显示,劳累、精神紧张、生气都与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大的关系,并提示心理压力可能会是其危险因素。

3、胃食管反流病怎样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关键是患者要坚持长期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认为患者服用药物的最短疗程为8周,病情缓解后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如果反流症状已完全控制或消失,而且通过胃镜复查发现食管黏膜炎症改变也已修复,则患者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控制烟酒、减肥、睡觉时抬高床头等生活调整方式来防治本病。此后如症状复发,患者应重新开始服用药物或间断性服用药物,采用按需治疗的方法治疗本病。胃食管反流病除药物治疗外,必要时还可行手术治疗。

4、得了胃食管反流病,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此病为慢性反复性疾病,需要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加之规律的治疗,病情才能得到改善。

(1)少食多餐,低脂肪、清淡饮食,避免进食加重其症状的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薄荷、巧克力、洋葱、柑橘汁和碳酸饮料)。

(2)不宜吃得过饱,特别是晚餐。

(3)睡前3小时不再吃东西。

(4)减轻体重,忌烟、酒和咖啡。

(5)餐后不要立即躺平,睡眠时应把床头抬高10-15cm(注意不是抬高枕头),以减少胃酸反流的机会。

(6)应避免精神刺激。

(7)不穿过于紧身的衣服,腰带不要扎得太紧。

许多患者通过消除日常生活中诱发反流的因素使症状得到大幅度改善,当然,生活方式改变通常还需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5、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长期用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长期服用抑酸剂,应警惕不良反应,如降低钙吸收,引起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维生素B12和维生素 C吸收障碍等。

(2)多潘立酮(吗丁啉)可能引起心脏相关风险,建议限制使用。老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可先选择其他促动力药物。

(3)食管反流外表现,如夜间哮喘可进行晚间抑酸剂治疗,观察疗效;慢性咽炎则需要至少抑酸治疗3-6个月方能见效,要充分考虑长期抑酸剂治疗的不良反应。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科普ZSL
少傅级
已阅读
2024-12-18
飞马腾空
大学士级
阅读理解
2024-12-18
马踏朝阳
大学士级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