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骨折治疗的中医药相关知识科普

健康科普宣教
原创
科学普及、健康同行 、服务全国人民为已任!
收藏

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错位或粉碎,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瑰宝,在骨折的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骨折的中医成因

中医认为,骨折的成因主要与外力伤害、肝肾不足、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外力伤害是骨折的直接原因,如跌打、撞击等;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易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气血瘀滞则局部组织失于濡养,影响骨折愈合。

2 骨折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骨折强调早期治疗、辨证施治,结合患者体质和骨折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主要方法包括手法复位与固定、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以及功能锻炼。

2.1手法复位与固定

中医骨伤科医师通过手法复位,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随后采用夹板、石膏等固定方法,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性,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

2.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医治疗骨折的重要手段。根据骨折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早期(1-2周):此时肿胀和疼痛比较严重,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元胡、血竭、三七、乳香、没药等。同时,外用膏药和中医适宜技术,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中期(3-6周):此时瘀肿虽消而未尽,断端虽连而未坚。治疗原则宜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加用补益气血药物。如熟地、黄芪、续断、杜仲、补骨脂等。后期(7周后):此时骨折接近临床愈合,治疗原则以养气血、补肝肾、强筋壮骨为主。常用药物有鹿茸、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熟地、山药、山萸肉、牛膝、杜仲、寄生等。

2.3针灸治疗

针灸在骨折治疗中主要起到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的作用。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足三里、阳陵泉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促进骨折愈合。

2.4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骨折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折后的早期阶段,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关节屈伸等被动活动。随着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逐渐增加主动活动的范围和强度。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缓解疼痛、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等。

3 骨折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保持情绪稳定

骨折患者往往因疼痛、活动受限等原因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因此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3.2合理饮食

骨折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以满足骨折愈合的需要。建议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如瘦肉、鱼、蛋、奶、豆制品、新鲜蔬菜等。早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中后期可适当增加滋补肝肾、补养气血的食物等。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3.3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均不利于骨折愈合。吸烟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延缓骨折愈合速度;饮酒则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不愈合。

3.4定期检查

骨折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定期进行X线或CT检查,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同时,遵循医嘱,合理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改药物种类。

3.5适度锻炼

功能锻炼是骨折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锻炼的强度和时间应适度。过度锻炼可能导致骨折端再次移位或加重疼痛等症状。因此,在锻炼时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结语

中医治疗骨折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通过活血化瘀、接骨续筋、补益气血、舒筋活络等方式,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同时,结合功能锻炼、食疗调理和心理调适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然而,中医治疗骨折也需要辨证施治、早期治疗、合理用药和适度锻炼等注意事项,积极配合,争取早日康复。

作者:吕云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骨伤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