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警惕“沉默杀手”!科学防“栓”,4大用药注意事项一定要知道!

湖南医聊
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
收藏

提到血栓,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心梗、脑梗等动脉疾病,但其实还有一种血栓,目前也得到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那就是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VTE在全球范围内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血管疾病。特别容易发生在住院患者,尤其是外伤、手术后、肿瘤及妊娠哺乳期人群。另外,气温下降,血管收缩、饮水减少等因素使血液变得粘稠,活动减少使血流速度减慢,这些因素也会增加患血栓的风险。

有什么方法能科学防“栓”呢?请看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专家为大家解答。

一、哪些方法可以预防血栓?

1.基础预防

增加饮水,低脂饮食,增加自主或被动活动,如踝部旋转、屈伸活动,术后在允许情况下尽早下地活动,避免静脉内膜损伤等。

2.机械预防

机械预防是利用压力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减少血液淤滞从而降低血栓风险。如梯度压力弹力袜、 间断气囊压迫装置、下肢静脉泵等。

3.药物预防

血栓风险中、高危的患者,在基础及机械预防基础上叠加使用抗凝药物是血栓预防重要的手段。

二、常见的预防血栓的药物有哪些?

1.非口服抗凝药

这类药物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打针的药。比如低分子肝素类药物。一般皮下注射在肚皮或手臂上,每天给药1次,住院患者常用。普通肝素则一般泵入给药,偶尔深部皮下注射。

2.口服抗凝药

当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或者出院后仍需继续预防血栓时,一般会选择更方便使用的口服抗凝药物而非继续打针治疗。在血栓预防方面使用最多的口服抗凝药物是Xa抑制剂——沙班类抗凝药物。少数情况下会使用香豆素类抗凝药物。

三、使用预防血栓的药物有什么注意事项?

1.遵医嘱用药,不自行停药。

有部分血栓风险高危的患者,即使出院后仍需短期内继续使用抗凝药物,建议患者严格按医生要求继续预防用药,不能因为嫌麻烦或担心有出血的风险就自行停药,以免增加血栓的风险。

2.需警惕有无血栓表现。

有时即使医务人员已经预先给予基础、机械和药物预防血栓,也只能减少其发生风险,不能完全避免血栓的发生。所以使用抗凝药物后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仍需关注是否有下肢肿痛特别是单侧腿肿、胸闷、胸痛、气促或咯血等血栓症状,如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

3.警惕是否有出血等不良反应。

抗凝药物是把双刃剑,会在一定程度内增加出血风险,使用过程中需关注是否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血尿、黑便等出血表现,若有不适及时就医并评估后续是否继续使用抗凝药物。

4.注意监测,警惕其他不良反应。

需按医生要求,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警惕其他不良反应。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 史志华 金远香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评论
飞马腾空
大学士级
阅读理解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