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特征
落叶攀援状灌木。叶对生,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两面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被锈色柔毛,宿存叶柄基部呈刺状。穗状花序顶生;花两性,萼筒细管状,先端5裂;花瓣5片,长圆形或倒卵形,初开时白色,后变红色,有香气;雄蕊10枚,2轮排列;子房下位,1室,花柱丝状。果实橄榄状,具5棱,黑褐色。
生长环境与产地分布
生长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坡林边、灌丛或溪边林中,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冷,喜光,亦稍耐荫,喜排水良好的肥沃湿润地,砂壤土或黏重土均宜,忌渍水,但稍耐水湿,不耐干早。主产于铜梁、合川、璧山。武隆、彭水、南川、南岸、开县、江津、渝北等地亦有分布。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使君子为大宗药材和三峡地区著名出口品种,重庆市铜梁、合川是使君子的道地产区。其中,铜梁水口镇拥有全国最大的使君子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达4000余亩,年产使君子干果80万千克。合川使君子年产量在15万千克左右。三峡地区乾隆年间开始使君子驯化栽培,一直是三峡地区道地的出口品种,畅销国内外市场。据《铜梁县志》记载和重庆大学编著的《重庆之最》一书考究,铜梁县水口镇是全国最大的使君子生产基地。早在乾隆年间,该镇已开始种植使君子,距今有200多年历史,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铜梁的使君子于2011年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使之不仅在国内受保护,国际上也予以认可和保护。据考证,合川使君子的种植历史亦有400多年历史。
使君子以果实入药,9~10月间种子成熟,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摘,晒干或用微火烘干。《中国药典》(2010年版)以“使君子”药材名称收载,具有杀虫消积功效,用于治疗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使君子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主要含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蔗糖等,使君子叶中含有单宁、丁二酸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使君子具有驱蛔虫、蛲虫、抗皮肤真菌等作用。使君子仁油是具有抗氧化性的植物源脂肪油,在食疗保健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使君子的驱虫效果较好,可大量用于畜牧驱虫和作为饲料添加剂原料。
使君子除了药用以外,还可作为庭院观赏植物,搭起棚架可成为夏日遮阴的绿色长廊,还可搭成花门、植成绿篱、栅栏等。使君子生长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加工技术易掌握,投资少,风险小,收益快,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人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以上内容摘自余甘霖、沈力主编的《长江三峡中草药资源》,仅作为学习研究交流使用,严禁转载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