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三峡中药科普系列之三峡主要地产中药资源——山麦冬

三峡中医药文化馆
原创
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收藏

植物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地下茎横走,须根中部或末端常膨大成纺锤形肉质小块茎。叶基生,成丛,禾叶状,革质,具7~13条叶脉,中脉明显。花葶长于或近等于叶,总状花序,花小,常3~5朵簇生于膜质小苞片内。花被片卵圆形或近矩圆形,淡紫色。花药短条形,花丝明显,与花药近等长。不形成果实。

生长环境与产地分布

生长于海拔180~2000米的山地路旁或阴湿林下。高产栽培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通水透气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深耕细耙,做到疏松细碎平整、上虚下实,以利须根伸展;同时,前茬作物忌葱、蒜等百合科植物和浅根系作物,忌连作。湖北麦冬原产于湖北襄阳,现三峡地区各地均广栽培。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湖北麦冬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早在宋代《图经本草》和《证类本草》中均有湖北“随州麦门冬”的记载,据其药图考证,与现今药用的湖北麦冬基本一致。由于湖北麦冬单产高于川麦冬、杭麦冬,且生长周期短,因而生产发展很快,三峡地区各地均广为栽培,商品销往我国20多个省区,已成为当前麦冬类药材的主流品种。

湖北麦冬以块根入药,一般于立夏或清明前后采挖剪下块根,洗净,晒干后入药。《中国药典》(2010年版)以“山麦冬”药材名称收载,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

湖北麦冬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现代研究表明,湖北麦冬主要含山麦冬皂苷等14种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及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等,麦冬总皂苷具有改善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抗实验性心律失常、提高耐缺氧能力等多方面作用;麦冬黄酮具有良好的抗炎、抗应激、抗组胺、心血管保护功能和磷酸化抑制等作用;氨基酸类为麦冬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总氨基酸有明显的耐缺氧作用;湖北麦冬多糖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胰岛素抵抗及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能更有效地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具有抗凝、溶栓、去纤、降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促进神经细胞恢复的作用。

湖北麦冬具有“白、干、净、匀、大”的特点,是卫生部公布的中药材保健食品品种,目前已开发出了麦冬茶、麦冬酒、麦冬饮料等一系列产品。也可将其制成干麦冬片、果脯等营养品,既能食用又能强身健体,可提高麦冬附加值,具有巨大的综合利用价值。与川麦冬、杭麦冬相比,湖北麦冬含锶量低,含锌量及锌铜比值高,其养阴作用、除烦安神功效较强。

近几年来,湖北麦冬的价格一直处于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平均价格在20元/千克,比种植粮食作物高5~10倍,使得麦冬成为一种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发展麦冬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此外,湖北麦冬还可作花坛、花境的镶边材料,可美化园林,也可林下种植或盆栽。

以上内容摘自余甘霖、沈力主编的《长江三峡中草药资源》,仅作为学习研究交流使用,严禁转载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