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成都博物馆里有这样一件珍贵的藏品,对揭开中华医学经脉针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就是西汉经穴髹(xiū)漆人像,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
图片来源:网络
和很多文物一样,西汉经穴髹漆人像的发现是一个意外。2012年,在成都地铁三号线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意外发现了这处西汉时期的墓地,随后考古人员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同年秋季,西汉经穴髹漆人像在成都天回镇老官山三号汉墓出土。
图片来源:网络
该人像不仅展现了汉代高超的漆器技艺,也展现了汉代医学的发展,是汉代文化和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见证。
人像高约14厘米,头宽2.6厘米,肩宽4.2厘米。裸身直立,手臂垂直放于两侧,手五指并齐,掌心向前,双脚并立。光头,眉、眼、鼻、口、耳清晰,体形匀称,体现了工匠对人体姿态的精确把握、对人体解剖学的精细观察和艺术再现能力。
通体髹黑漆、身上阴刻纵横复杂的经络线,还有标示穴位的圆点,身上阴刻经络线条,共有57条,其中红色经脉线22条、白色经脉线30条,各自呈左右对称分布;4条白色经脉线环绕胸腹,1条白色经脉线纵向居胸腹正中,另有117个腧穴点,并有阴刻“心”“肺”“胃”“肾”“盆”等小字。这些精确的经络和穴位刻画,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医学知识,也反映了医学与工艺的完美结合。
图片来源:网络
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我国发现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模型,展现了汉代经脉针灸的发展状况和医学水平,在历史和医学方面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与墓葬出土经脉医书相对照,对研究中华医学经脉针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穴髹漆人像与大量医学典籍一同出土,说明这些遗物并非随葬明器,而可能是墓主生前行医、教学中使用过的,这也证明在西汉早期我国中医针灸学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中医学家们甚至惊讶地发现,该人像上的经穴和现代中医学竟然基本一致,这表明西汉时期的中医理论已经相当成熟。
西汉经穴髹漆人像不仅是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医学特别是针灸学的重要实物资料。不仅在形态特征上展现了汉代漆器艺术的精湛技艺和医学知识的深刻内涵,也是汉代文化和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见证。
参考文献:
[1]程施瑞,邱科,孙睿睿,等.成都老官山汉墓髹漆人像足三阴脉循行考证[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7(01):31-34.DOI:10.13593/j.cnki.51-1501/r.2024.01.031.
[2]李殿元.全面彰显中华古代医学的老官山汉墓[J].文史杂志,2020,(04):62-67.
[3]周兴兰,张乙小,曾芳.成都老官山汉墓髹漆经穴人像腧穴内容和特点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10):6059-6062.
[4]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大量西汉时期珍贵文物,三秦都市报,网址: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3/12-429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