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研界的郑渊洁”?他把科学当童话讲给孩子听

我是科学人
传承科学精神,汲取榜样力量
收藏

“传说,在大山的深处,住着一条长尾龙,它喜欢在狂风暴雨的夜晚从山里冲出来,如果人们离得太近,就会被它吃掉……”这是科普童书《大山里的长尾龙》的第一句话,出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铁永波笔下。

铁永波

或许这二者的联系有些“反差萌”。但铁永波就是这样一个人,富有童心、热爱文学,凭一己之力一扫大众眼中类似“科学家都是苛求数据、刻板无趣”的刻板印象。在他眼中,山川从不是平凡的,每一寸的梁峁相间、沟壑纵横下都暗藏着大地的心跳,在他盈满好奇的心中激荡出格外旺盛的探索欲望,也滋养着其深厚的文学素养。最终,这份生活的诗情从心底流出,他也乐于拿起笔记录这些新时代的山乡脉动,不过是以最质朴、童真的方式。

“我认为好的科普作品应当人人都能看得懂,所以我选择了‘从娃娃抓起’。《大山里的长尾龙》是就因泥石流灾害防治而诞生的童话,我希望以后能把我与地质研究的更多故事一点点讲给大家听。”铁永波说。

人在四川“修地球”

跟“土地”打交道的人,常被浪漫地称为“修地球”的人。

地球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还蕴藏着“人类来时路”的秘密。而我国辽阔的疆域之下,尤以四川的山川大河最为独特——其复杂的地质结构下悄然保存着地质变迁的蓝本,故而被称为“地球科学的王国”。

因此,自2009年一脚踏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简称“成都地质局”)开始,铁永波便心甘情愿地辗转在一道道山沟沟之间,用脚步丈量着四川的每一座高山或是每一条溪流。

每年的5月—10月都是四川的汛期,也是铁永波和团队最忙碌的时候。只要山区出现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甚至只是暴雨预警,铁永波团队都需要赶赴现场,指导地方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研判与应对工作,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这些还只是他们的“日常”。除去常规的地质调查、研判工作之外,作为自然资源部汛期地质灾害防御驻川专家组组长,每当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时,便是铁永波肩负重担的时刻——

参加工作15年来,泸定、芦山震后现场,都不难发现铁永波带队的身影;2023年的青海积石山地震,以及2024年年初的镇雄山体滑坡等,他也都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守望相助。“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心之所向。”

铁永波工作现场

因参与了多起突发重大地质灾害防御及应对工作,铁永波曾多次获得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昭通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的表彰与认可。但出乎意料的是,地质工作者多年来接收到的并不全是掌声与鲜花,在认知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有一些群众也曾对他们的工作产生质疑。

“我们总在灾害到来之前或者之后现身,可能会被误认为有些‘不合时宜’,所以这就体现出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铁永波拿起笔杆子的根本原因之一。

心在书里找未来

铁永波的文艺气息是从小便被深种的。在少年酷爱跑闹嬉戏的年纪,他就极爱读小说,白天看、晚上看,甚至有时候上课的时候还要偷看,家里给的粮票也时常被他换成了小说看。父母没制止,他也没耽误学习。

20世纪70年代,大众推崇的成长路径是去“上中专和中师,学一门手艺,毕业后当一名捧着‘铁饭碗’的职员或教师”,但铁永波偏偏想在书里找到自己的未来。于是,一来二去,他考入了一所普通高中。“我常常在想,我与学术的缘分可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他回忆道。

而至今,阅读的习惯仍被铁永波留存。几十年过去,他仿佛还是那个“文艺青年”,仍旧爱看小说。每届茅盾奖的获奖作品,他本本不落地小心收藏,家里的书柜没留下一点空。“这大概就是我心里的乌托邦。”他总说。

所以,当产生了科普的念头,铁永波便十分渴望将文学与专业相结合,创作属于自己的科普读物。《大山里的长尾龙》系列丛书也由此而生。

《大山里的长尾龙》系列丛书之一

当作品问世,“湖北省优秀科普图书”“天府科技云科普创作百佳作品”等荣誉纷至沓来时,诸如“为什么选择用拟人化视角讲述泥石流灾害”“为什么选择创作童书”等问题也随关注、访问而逐渐增多。而铁永波的回答只有一个:“文学是人学,只有栖居在人间烟火中才能焕发出生命,而我的生活就是地质研究和中国西南。因此我只是选择我最熟悉的方式,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但铁永波没说的是,“长尾龙”一词的灵感来自于山间百姓,他们常把泥石流称作“走龙”,并且,在他的办公桌上,一直摆有一座小小的模型,造型是两间中国西部随处可见的夯土房屋,这是在地质调查中经常遇到的房屋。因此对铁永波而言,那是激励他科研进步的警钟,也是他的乡愁。

评论
科普中国●yling
庶吉士级
“科研界的郑渊洁”铁永波教授创作的《大山里的长尾龙》系列丛书,以童话形式讲述泥石流灾害等地质知识,他认为好的科普作品应通俗易懂,所以选择从娃娃抓起,用拟人化视角和质朴、童真的方式,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10:30
科普中国●yling
庶吉士级
铁永波教授被称为“科研界的郑渊洁”,他意识到科普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好的科普作品应通俗易懂,所以选择“从娃娃抓起”,将文学与专业相结合,以拟人化视角创作科普童话,希望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将地质灾害防治等知识传递给更多人,提高大众的科学认知和防灾意识。
10:36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大学士级
点赞铁永波,他是地质学家,把科学当童话讲给孩子听。他热爱文学,用质朴童真的方式记录新时代的山乡脉动。他在四川与地质研究为伴,用脚步丈量山川,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的科普读物《大山里的长尾龙》获得多项荣誉,他的创作灵感来自生活。
10:56